今年是2071年,中國社會全面進入小康已經整整50年。彈指一揮間,經過50年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環境也更加優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也是直線上升。當然,我的生活也在感受著“小康”。
已成為一名作家的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新時代的變化。比如我的智能寫作小幫手就是一個智能機器人,在那些昏天暗地寫作的日子里,它不僅幫我儲存和整理了文稿,而且還時常提醒我勞逸結合。現在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在子女沒有空閑陪伴的時光里,智能機器人也像親人一樣陪伴著我,這似乎已經成為生活常態。
科技的蓬勃發展也讓我們的國力逐漸強大,國際地位穩步提升。經過這些年科技不斷的創新,中國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國已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相應,我們民族的文化也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國學潮在全世界掀起不小的波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吸取外來優秀文化的基礎上,中華民族的文化實現了偉大的復興。如此繁榮的文化發展局面,讓身為一個文學工作者的我倍感驕傲。
當然,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民主法制的完善與健全。還記得小時候我的母親帶我去中山公園的游樂場玩耍,人實在太多,盡管母親已經很小心注意,背包還是被小偷劃破了一個大口子,錢包丟了。盡管當時母親報警,但還是沒有找回丟失的錢包。現在不一樣了,民主法制完善,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不會再做偷雞摸狗的事情了,真真做到路不拾遺。每當我在大街上行走,都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之感。
50年后的社會,你會發現更多旖旎的風景,這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分不開。秀麗江山,美景無數,過去隨處可見的“垃圾山”,現在隨處可見的花紅草綠,“垃圾不落地,環境更美麗”已然成為現實。走出家門,我們仿佛進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驀然回首,過去50年的發展猶如剪影在我的腦海中一一呈現,抬頭望著這大好河山,此時怎能不感慨,未來更可期!.愿下一個50年,我們能看到孔子說的大同之世:“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編者注:該文為第十六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盛典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