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5月18日訊 (記者江書劍 )今天上午,“京行之聲 ·專家沙龍”第二期在北京銀行大廈舉行。朗誦藝術家陳學明以“少兒朗誦藝術內外部技巧及基本表現手段”為主題,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朗誦教學。
據悉,在深圳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指導下,北京銀行深圳分行和深圳新聞網聯合主辦“京行之聲”大型朗誦系列活動。活動包含“京行之聲?朗讀少年”、“京行之聲?專家沙龍”、“京行之聲?朗讀大會”三個篇章。力求讓熱愛朗誦的小朋友們通過“京行之聲?朗讀少年”展示自我,通過“京行之聲?專家沙龍”提升自我,通過“京行之聲?朗讀大會”,與名家同臺演出,超越自我。
此次“京行之聲”大型朗誦系列活動得到了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深圳保利劇院朗誦表演藝術團、深圳市中小學校、深網小記者各校園記者站的大力支持。目前,活動已為17位優秀的“小小朗讀者”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已成功舉辦兩場的“京行之聲·專家沙龍”則憑借著有料、有趣的朗誦教學,贏得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金融機構,活動主辦方北京銀行在成立的二十余年時間里,一直以全面服務客戶為宗旨。在為客戶提供專業、高端金融服務的同時,還通過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為客戶帶來溫暖、貼心的人性化服務。此次“京行之聲”大型朗誦系列活動是北京銀行踐行這一服務理念的有力注解。對此,北京銀行深圳分行個人銀行管理部總經理陸菁在致辭中表示,深圳是一個重視文化教育的城市,而北京銀行是一個重視文化金融服務的銀行。北京銀行旨在通過這樣的活動,為青少年小朋友們打造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將持續助力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才華,去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作為多次省、市一級朗誦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沙龍主講老師陳學明有著豐富的朗誦教學與實踐經驗,他領著孩子們邊學邊練,全面梳理了朗誦過程中的內外部技巧及核心要點。“小朋友們,我們在朗誦別人的作品時,需要轉換下,將別人的東西先變成自己的,要學會從作者的角度理解作品,然后再表達,這樣的朗誦作品才能豐富飽滿。”結合案例,陳學明現場為小朋友們演示了從不同的視角來朗誦同一份作品的差異性,強烈的對比讓孩子們恍然大悟,“媽媽我明白了,還是要先理解再朗誦,我以前可都是直接背下來了,是不對的。”一位小女孩吐了吐舌頭道。
對于舞臺語言和生活語言的區別,由于其抽象性,一直是朗誦教學的難點。陳學明通過豐富的案例演示,向小朋友們展示了兩者的區別。“小朋友們,‘這個環境美不美?’這句話用生活語言來回答和用舞臺語言來回答有什么區別呢?”陳老師向現場的小朋友們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家都低頭認真思考起來。“生活語言我可以直接回答美,那么當轉換成舞臺語言的時候,則需要經過理解、再表達的過程了,我們可以這樣來表達……”在向孩子們描述了兩者表現形式上的區別后,陳老師以兩段朗誦為例,詳細講解了舞臺語言的表達要點。引發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他們跟著老師,一板一眼的開始了練習。“剛剛老師說過了,這里要停頓的,這可是舞臺語言的三個基本表現手段中的一種,你要記得喲。”一位小女孩低下頭,幫助邊上的小伙伴糾正道。
此次“京行之聲·專家沙龍”活動,得到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家長李女士表示,活動不僅教會孩子更多的朗誦知識,同時還給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為孩子們以后登臺表演打下了很好的心里基礎。家長吳先生十分認同陳學明老師的觀點,他表示,孩子平時朗誦,太多的“徒有其形”,應該引導他們首先從作者的視角去理解朗誦內容的含義,再去朗誦。“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僅在朗誦上,對孩子以后的成長都大有裨益。”吳先生滿意的對記者說道。
據悉,“京行之聲·專家沙龍”第三場活動將在七月份舉行,深圳市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長期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一級播音員李弼將以“少兒如何講好精彩的故事”為主題為大小朋友們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