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基建工程兵部隊調入深圳,為初創時期的深圳建設作出了貢獻,特區建設初期,各條戰線全都急缺人才,全市各個單位從部隊大量抽調人員,很快深圳各行業都有了基建工程兵的轉業軍人。段亞兵回憶稱,1982年,由于基建工程兵撤銷,兩個師兩萬人基建工程兵官兵調入深圳,為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增磚添瓦表現出色。作為兩萬基建工程兵中的一員,段亞兵是00049部隊政治部宣傳科干事,集體轉業后調入深圳市委宣傳部工作到退休。從事宣傳工作的他,也因此成為這支隊伍歷史足跡的記錄者和宣傳者。宣講中,通過介紹深圳兩萬工程兵走過的一段兼具艱辛與榮光的發展歷程,段亞兵帶領大家重溫了40年來深圳翻天覆地的變化。 孫霄認為,中英街百年歷史變遷是中國遭受西方列強侵略瓜分,從屈辱到開放并不斷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縮影。“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英街的商品與國內市場上的產品差價很大,琳瑯滿目的百貨很多在內地難以見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內地群眾。”孫霄通過講述沙頭角絲花廠、中國黃金第一街等中英街內的商茂故事,闡述了改革開放為中英街帶來了發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