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16日訊 日前,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在深圳前海基金小鎮成功舉辦了“管理會計助力科技創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會議當天,來自政府部門、學術研究機構和實務界的管理會計專家齊聚一堂,就科技創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雙循環格局下企業可持續發展創新實踐、管理會計與科技創新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等相關話題進行研討、總結和分享。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擔任主持人,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副總裁、中國區首席代表李剛為研討會的開幕致辭,他表示,“今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在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當前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我們相聚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市,共同探討如何運用管理會計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隨后,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率先以 《管理會計在中央和國有重點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中的作用》為題做主題演講。他表示,管理會計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同時企業的創新發展也對管理會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當前應更好地發揮管理會計助推企業創新發展的功能,提高價值創造的能效。
季曉南認為,管理會計之所以能夠助力企業創新主要源于其六大主要特征,即:能夠參與創新決策、嵌入創新規劃、推動創新發展、評估創新成果、提升創新價值,以及防范創新帶來的風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責任與社會價值中心主任、教授王立彥以《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的管理會計價值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為題,通過分析雙循環格局、可持續發展與管理會計三者的邏輯關系,挖掘管理會計的核心價值。
王立彥認為,財務會計的核心是體現投資人的需要和訴求,而管理會計主要針對資源要素,其核心則應體現在管理會計報告中,以此來描述資源占用、揭示資源消耗。他強調,管理會計具有復合性質,既應當聚焦價值、管控行為,又應當提供能夠服務于決策和管理的會計信息。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研中心主任、教授鄧建平以《智慧財務賦能可持續發展》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名義增長15.6%,大幅高于同期 GDP名義增速,數字經濟正在向產業數字化加速轉型,數據將成為企業核心資源。他進一步強調,企業財務要從“財務小數據”向“大數據中心”轉變,基于數據的管理會計必須突破企業邊界,數據流動是沒有邊界的,數據流動到哪里,管理就關注到哪里。傳統的企業邊界被價值網絡取代,未來的管理不是基于產權和控制權的管理,而是基于數據信息的管理。
接著,萬科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合伙人李昌明聚焦萬科集團的財經體系,以《財務共享轉型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為題,與現場嘉賓分享了萬科財務的數字換轉型之路。他介紹說,萬科抓住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業務財務一體化”、“人機協同一體化”三個要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證質量,提升用戶體驗,增強共享模式的升級,打造出針對整個財務共享模式下的財經體系。“我們充分認識到數字資產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注重培養能夠管理數字資產的財會人員。”李昌明強調。
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審計官劉國華以《數字時代的內部審計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為題,詳細分享了順豐的內審機制和模型。他表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企業應抓住四個確定性:一是建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為企業長期的價值和長期的目標提供服務;二是建立產業共生的戰略意圖,跨界連接,合作協同,將企業價值帶到新的高點;三是必須進行數字化的升級改造,注重數字資產;四是要具備持續變革創新的土壤,不斷地為客戶創造需求,保證運轉效率和價值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討會上還舉行了圓桌論壇,論壇由中國會計報副總編輯李京擔任主持人,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財政部會計名家、會計學術領軍人才沈洪濤,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MPAcc中心主任、廣東省管理會計師協會會長助理蔡祥,深圳大學微眾金融科技學院(深圳南特商學院) MBA項目主任尼娜,國任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副總裁、財務負責人蘇自申,深圳精英俱樂部主席、單仁資訊集團 CFO、華為前國家財務總監簡進波,深圳市銘基金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深圳市慈善事業聯合會黨支部書記陸忠誠,共同圍繞《管理會計、科技創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與現場嘉賓展開深入討論。(田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