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5日訊 “用企業微信,能快速發起信息收集,隨時查看統計結果,10分鐘就完成了。”
“武漢戰疫”微信小程序
2月3日,外交部利用微信群召開鼠年第一場例行記者會,這是有史以來首次在網上召開的外交部記者會;2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說,通過微信進行蔬菜預售,值得各地推廣;2月11日,工信部決定通過企業微信開展“企業微課”線上培訓,為中小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管理;2月13日,商務部發布文件,鼓勵各級商務部門通過微信小程序對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全力戰“疫”的場景中,閃現著微信的身影。
12億人次跟進“疫情實時動態”
“聯系家人朋友、溝通工作、瀏覽新聞等,基本上都用微信。”已經使用微信七年的北京市民曾放發現,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更加離不開微信了。
曾放每天都通過微信里的“疫情實時動態”來了解自己及父母所在的小區有沒有人感染。她也是通過微信預約為家人買到口罩的。
上海某高校的于老師,為了買到新鮮的菜品,每天定好鬧鐘,用微信小程序預約或搶購。他甚至跟同事做了購物筆記,每天在群里分享菜品折扣、新鮮度和購物體驗。
宅在家里的人們,可以多維的方式體驗微信的便利。
微信團隊介紹,微信通過搜一搜、城市服務、小程序、微信辟謠助手和微信公眾平臺等入口,上線了“口罩預約”“疫情實時動態”“新冠肺炎辟謠”“在線問診”等服務,可以幫助用戶及時快捷地獲取疫情權威信息。
《微信戰“疫”數據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2億人次通過微信跟進“疫情實時動態”,17.76億人次使用過微信城市服務。
“線上”復工,讓溝通更加高效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人民醫院共有810名職工,醫院每天8點定時用企業微信收集所有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
“用企業微信,能快速發起信息收集,隨時查看統計結果,10分鐘就完成了。”該醫院信息科負責人說,以前把每個人的留言錄入電腦,還要提醒未填寫的同事,光統計就要一個小時。
“1月23日,企業微信產品團隊收到醫療行業發來的需求:醫院要在線上開會,患者要線上問診。”企業微信高級產品總監何競說,越來越多的客戶在詢問線上辦公的功能。微信團隊300多人幾乎全員加班,高負荷運轉來滿足開發周期的需要,終于在2月1日發布了新版本。
新版本能支持千萬人同時觀看的群直播、最高300人同時音視頻的在線會議、一秒同步1000人的緊急通知,覆蓋了6000萬企業用戶活躍群體。
“兩天后,在線使用軟件的企業數量是去年的3倍,同時發起會議的數量達到幾十萬場,遠遠超出了團隊的想象。”何競說,受疫情沖擊非常大的線下零售和服務業,如餐飲、商超等,也紛紛使用企業微信,希望在“線上”留住“線下”客源。
譬如,女裝品牌歌莉婭就啟用了遠程辦公,銷售、后臺研發和供應鏈端以及分布在全國的幾百家店鋪,都借助微信開工了。“線上辦公讓溝通更加高效。”歌莉婭執行總經理鄧智說,疫情過后,現行的管理流程以及項目制跨部門合作方式將被固化,并將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政務微信,有效提高辦事效率
上海市江蘇路街道有1000余家企業、900多家沿街商鋪,人員流動性強,摸排工作量大。
過去,海量數據需要一線人員進行地毯式搜集,社區工作者每天要處理20多張數據表。這些數據散落在各個辦公室,統籌尚且困難,更別說分析了。現在,只需一部裝有政務微信的手機,就能完成信息錄入、匯總、提醒、監測等系列工作。
以處理企業復工申請為例,政務微信后臺與防疫專頁打通,企業人事部門掃碼后實時上報返滬人員情況和具體復工時間,無需重新匯總數據,管理人員也能及時發現哪片區域內容缺失,第一時間與樓宇業主聯系。
江蘇路街道上線的“一網統管”防疫專頁,集合了各部門數據并連通三級政府網絡。目前,“一網統管”防疫專頁已在上海全面推廣,推動全市工商企業復工率超過70%。
在各級各地推動數字化治理、全力戰“疫”的場景中,都出現了微信的身影。
在黑龍江,用政務微信辦公成為檢務人員的“標配”。該省檢務系統全員加入“移動檢務平臺”,通過政務微信,檢察干警可自行打卡反饋健康及行動情況,申報信息將實時統計匯總、上報。
據統計,全國檢察機關已有超過10000名干警通過“移動檢務平臺”辦公。
社會治理,發揮出極強的組織動員能力
2020年的情人節,武漢人熊威第一次沒有和妻子一起過。作為騰訊云的一名架構師,他忙著為“武漢戰疫”小程序做數據整理,已加班多日。
“等‘武漢戰疫’小程序的需求確定,留給團隊的時間只有36個小時。平均每人睡了兩三個小時,小程序最終準時上線。”他說,雖然很累,但很值。
從上線“肺炎動態”專區,到征集疫情有關線索,從打擊售賣野生動物違禁品,到階梯式處罰存在欺詐行為的賬號……微信一直在行動,正如騰訊高級副總裁張小龍曾說的,“一個好的產品有自己的使命,技術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提高效率。”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程華看來,數字技術可構建新的組織形態和反應機制,而此次疫情的暴發和應對促進了消費者學習、企業管理方式調整和政府部門決策機制的變化。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彭麗紅表示,“微信在疫情中的表現,既展現出數字經濟的精準高效,亦發揮出極強的組織動員能力,最終以向下連接終端的靈活性成為了現實社會自上而下層級治理的有效補充。”(吳艷 通訊員白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