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產經>科技>本日精選>

以科技倫理封印“潘多拉魔盒”

以科技倫理封印“潘多拉魔盒”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科技要為人類服務,人不能成為科技的奴隸;科技成果和創新固然重要,但遵守倫理道德同樣不可或缺。

深圳特區報2019年10月10日訊 (謝仕亮)據科技部網站消息,科技部8日發布《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簡稱《規定》),對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判定、處理措施類型、處理程序等內容進行詳細規定。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規定》提出,科學技術人員開展違反倫理道德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應視情節輕重,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科研是引領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規范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違規行為的處理,無疑有利于建立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科研氛圍。科技部此舉,亦是對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的落實。

科技倫理是指科技創新活動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系的思想與行為準則,它規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體應恪守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范。當科學技術的能量越來越大,如果任其無約束地發展,它的潛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類,也有可能摧毀人類的生存與社會秩序。在科技史上,不乏其例:炸藥、原子能、化工技術、造紙技術、紡織技術、生物技術……在給人類創造財富和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帶來戰爭工具、環境污染和生存條件的惡化。因此,為使科學技術不損害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命健康,保障人類的切身利益,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科技倫理這一價值準則。

然而,我國科研人員對科研倫理道德的認知及遵守狀況并不如人意。中國科協2018年歷時一年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九成科技工作者同意“如果忽略了科研倫理,科學研究可能會誤入歧途”。而在認為遵守科研倫理很重要的同時,大家也承認我國科研人員的科研倫理道德水平總體不高,違反科研倫理道德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生殖技術等前沿科技迅猛發展,存在重大倫理爭議的科研項目不止是公共性話題,更是受到社會強烈關注。

科技最終是要為人類服務的,人不能成為科技的奴隸;科技成果和創新固然重要,但遵守倫理道德同樣不可或缺?!兑幎ā窋M對違反倫理道德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說“不”,表明中國科技倫理監管即將邁出制度建設和依法治理的重要一步,將有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遵守科技倫理規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保障科技創新活動行穩致遠,讓科學技術更好地利國利民。

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以法律震懾和制度規范勒緊科技倫理道德的韁繩,才能弘揚科技的正面效益,扼制其負面影響,防范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任性開啟“潘多拉魔盒”,將人類未來命運推至不可控的風險之中。

[責任編輯:田志強]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午夜啪视频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