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9月4日訊(記者肖晗通訊員楊晶晶冷迪)信息數據中心核心軟硬件成功應用國產處理器,推動核心設備自主可控;智能巡檢系統全面覆蓋深圳輸電線路,巡線效率提升80倍……9月3日,數字電網創新技術與應用峰會暨信息通訊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下稱“ICT實驗室”)成果發布會,展示雙方在電力行業乃至全球首次應用的多項技術成果。
該活動由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舉辦。
據悉,深圳電網是國內供電負荷密度最大的超大型城市電網之一,深圳供電局和華為公司去年11月成立ICT實驗室,這也是華為首次與電力企業成立的聯合創新實驗室。
目前,實驗室已成功孵化5項成果,包括深圳供電局在電力行業首次應用華為鯤鵬處理器生態體系和自研應用遷移平臺,在電力行業“首秀”華為物聯網端側技術,基于華為昇騰AI處理器的Atlas人工智能計算平臺搭載深圳供電局自研算法,電力行業首個人工智能物聯網架構以及首例5G通訊技術試點,著力解決電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痛點、難點,拓展國產處理器、物聯網和5G通訊等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推動建設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
以借助最新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新一代輸電智能巡檢系統為例,目前搭載該系統的監測裝置,已全面覆蓋深圳輸電線路,能實施分析線路缺陷和異常,并及時向后臺輸電人員反饋、告警。輸電人員不再需要到現場核查、拍照,并在大量的原始圖片或視頻中一一篩查。這意味著,過去人工巡線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該系統只需要2小時,巡檢效率提高80倍。同時,該系統能及時發現傳統人工地面巡視不易發現的隱患點,深圳供電局數據采集量相比過去提升了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