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19年8月21日訊 “新技術往往會有‘雙刃劍’效應。”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委員、迪蒙智慧交通董事長向雋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人工智能對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社會投資、就業和民生福祉,乃至全球格局等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因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發展隨之而來的隱私泄露、信息安全乃至社會倫理道德問題,也引發了全社會的熱切關注和討論。
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在不觸及安全與道德的底線上實現更好的發展?向雋表示,“不作惡”應該作為人工智能的第一準則,并且通過法律、技術和道德等多層面規范實現良性發展。
警惕人工智能版“紅旗法案”
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無人駕駛、機器翻譯、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便捷性、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越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應該更縝密嚴格,而不是寄希望于一開始就設計出一個永遠不會犯錯誤的人工智能系統,更不該一刀切試圖阻止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向雋對包括舊金山在內的美國三個城市立法禁用人臉識別技術表示懷疑。他認為,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只會讓美國更多城市錯失人工智能時代機遇,重蹈英國“紅旗法案”歷史覆轍。
“就像飛機制造者不可能在起航前確保飛機安全到達目的地,因此需要制定安全飛行標準、飛行員技能標準和乘客行為規范等細則,最大程度保障乘客安全。”他以人類飛行歷程為例指出,飛機從發明至今已經發生了無數次空難,但人類沒有因此放棄“飛行夢”,相反,在一次次事故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加上“黑匣子”技術的不斷進步,才讓飛機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也使得人類的足跡得以遍布世界各地,走向星辰大海。
“人工智能倫理實際上是人類道德的映射,不作惡應該是人工智能的第一準則,但引導科技向善光靠道德約束并不現實,法律的利刃必須時刻高懸。”向雋表示,法律的規范作用是為了讓人工智能更好地發展,而不是故步自封、自我滅亡。“當前中國的做法是先將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起來,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改進并解決問題,這樣做的好處是人工智能應用落地更快、數據更豐富、技術迭代也更快,同時意味著中國在制定人工智能國際標準上將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
人工智能的誕生是為了解決麻煩,而不是制造麻煩,對其衍生而來的一些法律或道德問題,從根本上來看,還需要更高的技術來解決有可能面臨的挑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技術手段為技術難題解圍并非不可能,比如區塊鏈加密、聯邦學習等技術,能夠對數據泄露和人為操縱等因素進行有效隔離,以此保障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向雋說。
迪蒙智慧交通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業提供城市級人工智能共享停車整體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迪蒙通過AI高位視頻+掌停車APP+智慧停車云平臺,打造“三位一體”停車管理新模式,真正實現了“無感出入、無感支付、無人值守”AI智慧停車管理,并全面鏈接城市天眼系統、公交出行系統、交通指揮系統、交警執法系統,實現城市停車一個平臺、一張網、一體化和平臺共享、車位共享、數據共享,徹底顛覆了傳統停車管理模式。目前,已在深圳大鵬新區、珠海橫琴新區、珠海金灣區、陜西渭南市等多個城市商用試點。
“迪蒙智慧交通依托迪蒙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豐富開發經驗和雄厚的技術積累,在應用和安全等方面具備絕對優勢。”向雋介紹說,迪蒙人工智能共享停車解決方案服務于城市交通管理,對技術的安全性要求更苛刻,迪蒙擁有一流的技術開發和服務團隊,在系統加密和安全防御等方面經驗豐富,讓用戶可以無后顧之憂享受人工智能成果。
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不久前,國家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動指南,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全社會共識。“人工智能是真正的國之重器,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安全是第一道關口,其次是技術應用,應該納入到法律的整體框架當中,避免出現一些人為的不道德行為。人工智能最終是為人類服務,只有形成尊重隱私、公平公正、包容共享的行業生態,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向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