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19年7月18日訊 面對新技術,使用時要作利弊取舍,這本身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技術社會學問題。往往,取舍不是在技術是否取用上,而是在技術怎樣運用上,也就是用社會管理的方法,使其在利的方面運用,而限制或禁止其產生對社會不利的運用。
小區電梯已智能到了可根據乘坐人員的年齡和性別精準播放廣告的程度,怎么看?這在杭州一個小區里成了令人傷神的問題。有人覺得無所謂,有人覺得廣告太吵,還有人擔心泄露了隱私。
事情總是利弊互現,智能電梯是這樣,所有智能的東西,大概都是這樣。當人把事情交到“智能化”的東西手上,就把對這件事情的日??刂茩嘁步涣顺鋈ァ4髷祿r代,一切都可能會留痕,一切都可能被采集,我們用電腦、云、人工智能做的事情越多,交給它們的東西就越多,我們就越透明。
交出自己,換來方便,這其實也是現代科技與人的關系的一個“總約定”??萍及l展,總是讓機器更多地代替人工作,或者用機器增強人的“性能”。在這里,機器雖是個“路徑”,但路徑可成為依賴,這就是路徑控制了人。
數字化帶來的變化是,因為數字這種“萬物通用語言”的出現,不僅使所有的物體和行為都得以被描述和記錄,形成萬物互聯的系統,而且使這些描述、記錄得以進行對話、歸集、參驗。這是一個總體的數字環境,恐怕沒有什么東西能夠避免被整合到統一的數字世界里來。
利在何處呢?冰箱原本不會與菜場直接發生關系,現在它可能直接向菜場發訂單。電梯原本不會直接看出誰進了轎廂,現在它可以認出來者何人,下一步就可能在你開門之前,聯系到你家里的電燈和空調,提前為你打開。還有很多好處,只要你愿意出讓控制權,機器能夠做的太多了。
弊在何處呢?商場里的店員服務太熱情,你會不自在;機器太智能地服侍你,也一樣。比這更重要的,是你知道與你有關的數字留下的太多,但不知會被誰用到。例如你的駕駛數據可能被駭客掌握,未來的電腦駭客可能不光是控制你的桌面系統,還會讓自動汽車相撞,讓心臟起搏器突然停擺。
如果你把自己的全部信息都交給機器,則每個人在數字世界里都會是赤身裸體。面對新技術,使用時要作利弊取舍,這本身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技術社會學問題。往往,取舍不是在技術是否取用上,而是在技術怎樣運用上,也就是用社會管理的方法,使其在利的方面運用,而限制或禁止其產生對社會不利的運用。
智能電梯可以精確地捕捉人臉,判斷性別、年齡,我們是否允許它與廣告庫結合,從而產生精準廣告?這涉及到采集到的數據,是否允許進行商業使用,需要規范管理。電梯人臉采集數據如果與身份證、戶籍資料庫聯合,會產生什么影響?如果進一步地,與航空、火車、電影、住宿、醫療、網購等數據結合,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已是很現實的問題。萬物互聯正在到來,這些在技術上都不是什么大問題,反而,在技術或社會管理上如何進行約束則是大問題。
人是目的。我們迫切需要一種讓技術環境適宜于人的社會選擇。電梯智能采集系統不過是一種切近可感的方式,向所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作者系知名媒體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