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報2019年5月28日訊 自己動手DIY日地月天文模型,趣味小實驗“點水成冰”,小創客3D打印立體畫……5月19日,伴隨著深圳市“全國科技周”在CEEC啟動,福田區福保街道的自有品牌“至善福保共享未來”科技創新系列活動也在石廈社區馬成時代廣場拉開帷幕。自5月19日到6月23日,每周兩場科技主題活動帶領轄區6至12歲的“小居民”們暢游科技的海洋,寓教于樂,學習生活中的科學常識。
4大主題28場活動,與科技“零距離”接觸
“今年全國科技周的主題是‘科技強國,科普惠民’,我們作為基層政府就是要緊扣‘科普惠民’,堅持科學普及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作用,致力青少年創新教育,結合我們街道特色的‘組團式’服務品牌,將科技送進社區、校園、家庭,營造全民愛科學、學科學的濃厚氛圍,積極探索全社會參與的大科普、大創育格局,堅定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讓科學的種子在街道生根發芽”。福保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當組團式服務邂逅全國科技周,一場科技的饕餮盛宴正在福保展開。
記者了解到,此次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共分為科普嘉年華、自然科普與科技創新四點半、科創公益課堂及科創組團體驗4大主題,開展與科技體驗、科學科普相關的28場活動,讓轄區居民在系列活動期間與最新、最前沿、最酷炫的尖端科技“零距離”接觸。
“街道辦十分貼心,也十分細心,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與貼近生活的各種課程,讓我們的業余生活更為充實”,家住明月社區的鐘女士告訴記者,此次科技系列活動期間,她的孩子已經參加了5月21日下午在明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的“掃地機器人”活動,通過與模型零距離接觸的1.5個小時,孩子們一起動手組裝,聽老師講解機器人原理,她說,“活動結束后,小家伙還戀戀不舍,好在我還給他報名了國際象棋的公共課程,這才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乖乖回家”。
從科普惠民到文化惠民,踐行“至善福保”理念
正如鐘女士所提及的,福保街道在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方面始終不遺余力,像鐘女士報名成功的科技系列活動和國際象棋公共課程,都是依托于該街道創新推出的“組團式”課程。居民可自主發起課程,與“志同道合”的居民共同組團,待人數滿20即可成團。組團成功后,街道將為居民們安排好老師、場地及相關物料,居民只需按規定時間參與即可。
“‘組團式’服務不僅讓我們公職人員從費心思考服務提供項中解脫出來,得以更好地做服務,也讓居民們能真正參加自己喜歡的項目,讓街道所提倡的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實處”,福保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模式自2018年5月實施至今,已經有近百個組團項目被發起,并成團實施。
與此同時,該街道民生微實事項目還按照“四議四公開”流程,居民提、居民議、居民參加、居民做主,推出涉及文化、體育、培訓、休閑等內容的公益課堂,豐富多彩的“例牌菜”深受轄區居民的歡迎。同時,打造了“福保公益課堂”“福保杯”“福保系列交友聯誼活動”和“福保好少年”四大居民喜聞樂見的服務品牌項,真正實現了“百姓點單,政府買單”。
事實上,這所有的工作源自于該街道對“至善福保”理念的踐行,“至”取不懈追求、努力之意,凡事做到最好,追求品質、質量;“善”則為“善時、善治、善地”三善融合,通過街道的努力,讓轄區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至善至美。縱觀街道實際,其工作無不與該理念高度契合,不斷豐富轄區居民的精神生活,營造宜居舒適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