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樹立創新意識到對創新的深入思考,再到真刀真槍、真金白銀加大創新投入,反映出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界已深刻意識到: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需要足夠的耐力和耐心
日前,多位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發起設立了“科學探索獎”,計劃每年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的九大領域,選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給予連續5年、每年60萬元的支持。該獎項的特別之處在于獎勵的并非是已做出的科技成果,而是針對青年科技人員對未來的探索。正如科學家楊振寧所說,設立科學探索獎能鼓勵年輕人走進科學技術的領域,去探索未來。
近一段時間來,有一類現象值得關注:國內企業特別是一些領跑行業的高科技企業,越來越重視基礎前沿研究和原創技術開發。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紛紛下大力氣吸引頂尖科技人才,有的還把內部的技術研發部門放在更顯要的位置。
從樹立創新意識到對創新的深入思考,再到真刀真槍、真金白銀加大創新投入,反映出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界已深刻意識到: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需要足夠的耐力和耐心。如同美團點評創始人王興感慨的那樣,對創新而言,有耐心還不夠,還需要“長期有耐心”。怎樣做到這一點,甚至應當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戰略。
長期有耐心,體現在踏踏實實地在創新路上前進。科技創新不像一些行業那樣砸錢往往就能成功,不僅探索的周期長,還要冒失敗的風險,需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這樣形容企業的技術研發:過去的30年,華為從幾十人開始,到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再到十幾萬人,都在對準同一個“城墻口”沖鋒,攻打的“炮彈”也已經增加到每年150億至200億美元,全世界很少有公司敢于像華為這樣對同一個“城墻口”進行投入。可以說,正是得益于這種“集中力量在一個比較窄的方向上突破”,華為才擁有了包括核心專利在內的幾萬項專利,具備了保持全球競爭力和局部領先的持續信心。
長期有耐心,還反映在清醒認識創新的真正價值所在,并付諸實際行動。以數字經濟發展為例,具備IT能力的互聯網服務商,并非是去顛覆某個線下行業,而是通過新技術、新模式,和產業的上下游一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進體驗,共同把“蛋糕”做大——這才是真正有價值、可持續的創新,這樣的創新也往往需要假以時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王興所說的,少談一點顛覆,多談一點創新。科技能力能夠幫助餐廳在線營銷、配送、收銀、桌臺管理和供應鏈、金融等各個環節數字化并提高效率,但最終評價一家餐廳的特定價值,還是在于菜燒得好不好、消費者是否愿意去吃。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科技平臺更多的是為傳統行業提供科技支撐、融合發展。這種產業數字化的空間還很大,值得企業去持續研發。
當前,各行各業都在圍繞創新做文章,向技術創新要紅利。無論是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還是新舊動能轉換,都離不開創新。我們要做好長期準備、懷有耐心,這樣才能在創新之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