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來,不僅A股市場弱勢,可轉債市場也呈現大幅走低態勢。最新持倉數據顯示,社保、年金和保險資金等長線資金正集體加碼買入可轉債。
對于富時羅素最擔心的停牌問題,富時羅素治理、風險與政策董事總經理胡博知(Christopher Woods)稱,為了表明不鼓勵停牌,富時羅素正在設計新的制度,在審核委員會進行評估時,會將過去12個月停牌時間超過60天的股票剔除出指數。
在多路資金持續馳援的背景下,A股市場情緒徹底得到激活。盡管隔夜美股遭遇巨震,但國內市場并沒有受到牽連,反而走出獨立行情。
A股在連續調整幾個交易日后,本周一重拾升勢,三大股指集體上攻。兩市合計成交3392億元,行業板塊全線上揚,ST板塊再掀漲停潮。兩市共計3384只個股上漲,107只個股下跌,162只個股漲停。
在年初短暫的基金申購熱潮之后,基金發行市場舉步維艱,基金自購頻率及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基金自購基金數量達到217只,但多數處于虧損之中,業績最差者虧損已超20%。
在整體低迷的市場環境中,私募產品發行不佳,但大型品牌私募、外資私募、新銳“公奔私”私募仍然收獲了不錯的募集成績。
5G漸行漸近、掘金高頻覆銅板基材新藍海;鈣鈦礦基LED發光效率創紀錄、有望應用于電池;電商雙十一成交再破紀錄快遞物流受關注;華為手機出貨量預計突破兩億、產業鏈受益;油價短期超跌、關注石化行業反彈機會。
證監會近日修訂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于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再融資審核從四個方面進行把握。
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最新聯合發布的《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下稱《意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記者從深滬交易所獲悉,上周深滬交易所共對154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采取自律監管措施,其中深交所82起,上交所72起。
國資入股是近段時間以來緩解民企流動性壓力的重要舉措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50家民營上市公司宣布獲得國有資本入股接盤,僅9月至今就有18家公司披露了大股東向國資轉讓股權的意向。
全球知名中介咨詢機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1月9日發布《2018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報告指出,54%臺灣家族企業將把經營權和所有權都交棒給下一代,僅6%的臺灣家族企業具有健全的接班計劃,低于全球平均數15%。
證監會出臺《關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后,得到市場各方廣泛認同。上交所有關負責人就此表示,將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抓緊落實,盡快修訂停復牌規則。
經歷了過去幾年的發展,新三板已成長為擁有一萬多家掛牌企業的市場,然而市場低迷、融資困難等諸多問題依然高懸。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改革有望進一步推進,科創板的設立對新三板有資金分流影響,但部分優質的新三板公司也多了轉板渠道。
隨著今年A股持續調整,市場估值水平降至歷史低位區間。目前已有公募基金準備挖掘中小市值“新經濟”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深圳特區報訊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最新披露數據,今年以來共有1207家掛牌公司在新三板完成股票發行融資,累計發行股票金額529.03億元。
經歷了政策面的密集轟炸,以及消息面的翻云覆雨,上周的信息層面相對淡靜,市場忽然就陷入了一個微妙的氣氛中。段子手們的最新作品形容說:市場面臨著無人膽敢看空和大盤就是不漲的矛盾。
國際炭黑巨頭宣布漲價相關公司有望受益;5G目標頻段基本明確發牌時點或大幅提前;阿里設合作伙伴成長計劃孵化工業“淘寶網”;新能源車銷量目標突破可期、續航提升助產業發展;攝像頭模組銷量加速增長、多攝手機推升下游需求。
在外圍市場全面紅盤的影響下,周四滬深兩市股指雙雙高開。兩市早盤均在平盤線上方震蕩,在拉升和回落間來回切換。午后,高校板塊延續午盤強勢震蕩走高,券商股、題材股輪番下挫,兩市股指先后翻綠。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征求意見稿)》。多數業內人士表示,征求意見稿是印花稅調整的一個信號,而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或是下一個實質利好,意味著組合救市從監管層表態轉向真金白銀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