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20年04月21日訊 (記者陳燕青)4月以來,以北上資金為代表的外資重新流入A股。截至20日收盤,北上資金月內流入45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貝萊德、渣打等部分外資機構開始加倉中國公司股票。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近期開始抄底中資股。貝萊德4月9日陸續加倉廣汽集團、民生銀行、中興通訊三家公司H股股票;8日則增持了中國民航信息網絡、上海石化H股等公司;7日增持中石化煉化工程、李寧等公司。
4月1日,公募基金正式取消外資持股比限制的第一天,貝萊德正式遞交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顯示出其進軍中國市場的決心。貝萊德在中國市場耕耘已久。2017年9月,貝萊德在中國成立投資公司,并于12月拿下私募牌照,成為較早進入中國的國際資管巨頭之一。
渣打中國投資產品及投資顧問總監閔成日前表示,從資產管理規模來看,在渣打財富管理的投資產品配置中,目前中國境內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例,已經從原來的不到10%增至目前的25%。
外資大行瑞銀也表示,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向以消費和科技驅動的新經濟模式轉變,為經濟的長期增長注入動力,也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除了外資機構,部分國內行業巨頭公司也紛紛大筆回購。4月12日,格力電器祭出史上最大手筆回購計劃,欲回購60億元的股份。
15日晚,小米集團公告稱,公司當天回購2386萬股,耗資約2.5億港元。去年,雷軍推出了120億港元的大筆回購計劃。
富豪李嘉誠近期也動作頻頻,自3月20日至今,李嘉誠家族已耗資近9億元購買旗下公司股份,其中8億元用于增持長實集團。
數據顯示,QFII在去年四季度新進44家A股,其中11家公司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超過1%。
對此,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稱,“從中長期看,中國股市將成為外資機構的主戰場之一。資本逐利,外資所配置的部分A股上市公司,不僅是中國最好的企業,即便放在美國都是出類拔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