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20年01月08日訊 (記者邱清月)進入新年以來,“紅包”行情持續上演,正值股價節節攀升之際,已經有上市公司股東迫不及待要減持了。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7日收盤,已經有112家上市公司宣布減持,較去年同期的38家翻了逾3倍。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有8家公司實控人和高管承諾三個月或半年內不減持,包括宏大爆破、合力泰、蘇農銀行、上海銀行等。
從各位股東的減持比例排序中,海鷗住工股東減持數量上限最高,占總股本的8.3%;其次是韶能股份股東欲減持7.07%;先鋒電子實控人、鳳形股份等公司減持在6%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重要股股東屬于清倉減持。從減持理由來看,股東自身資金需求占據八成。也有公司表示由于經營發展的需要;不少財務投資性質的股東選擇獲利了結;還有的理由是緩解股東股票質押危機。
不過,減持并意味著相關公司股價隨之下跌。據統計,自去年12月行情啟動,這112家上市公司有九成上漲,其中耐威科技翻倍;元隆雅圖、天創時尚上漲超60%;完美世界上漲近50%;容大感光也漲超40%。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減持消息不一定就是利空,公司估值過高不利于發展。上市公司股東中不乏有財務投資者,其盈利是其目的,高拋低吸是正常操作。而減持消息對績差公司來說,會成為大跌的催化劑,是負面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