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看,市場當下行情算是不溫不火。但是仔細觀察之后,也許會覺得市場內部其實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靜。據報道,截至12月5日,北上資金已經連續16個交易日凈流入,累計凈流入567.29億元。自從滬港通和深港通先后開通之后,北上資金的進出就成為觀察市場趨勢的一個重要指標。甚至可以說,近幾年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風生水起,北上資金功不可沒。現在北上資金連續多日凈流入,至少可以歸結于三大原因:
其一,A股估值合理甚至低估。據統計,截至11月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市場整體動態市盈率為12.51倍,是最近三個月的新低。這樣的估值水平不僅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也明顯低于最近十年的平均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破凈股數量和占比也逼近歷史峰值。有報道說,數據顯示,最近兩市破凈股數量總體居高不下,已逼近400只,占比已在10%左右。破凈股或許意味著什么東西賣什么價,但是也許還意味著已經出現了價值低估。當前北上資金持續凈流入,是不是意味著A股市場不僅估值合理,甚至已經出現了洼地效應?
其二,看好A股市場本身。從監管部門表明“敬畏法治敬畏市場”的觀點以及科創板開設以來,已經有太多的事例表明,A股的市場化、法治化進程在加速,A股市場的成熟度在迅速提升,A股正在向著一個透明、規范、健康成熟的市場全速前進。
其三,中國經濟前景不足慮。不管A股市場是不是經濟晴雨表,經濟基本面都是市場和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最大驅動力。近兩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是中國經濟的改革轉型動作也持續在加大。真金不怕火煉。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正足以測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內生動力究竟如何。實際上,這幾年業績表現優異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而其中也不乏從中國經濟轉型獲益的公司。這些公司從中國經濟轉型中獲益,反過來也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得以持續進行的動力。
其實,上月初,監管部門已經透露,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總額已經達到1.8萬億人民幣,占境內流通市值近4%,與國內公募基金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可以相信,這還僅僅是個開始。還會有更多的資金看好A股市場,看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