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還在上證指數3000點下方震蕩,行情不溫不火。但是,從基礎制度層面看,或許可以說,市場正沿著市場化的方向,上演一場脫胎換骨的大戲。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將引入科創板經驗。在發行承銷環節,實現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在交易環節,放寬漲跌幅限制;在持續監管環節,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針對性,樹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他強調,今后是存量和增量的共同改革,情況更復雜,要求更高,要堅持底線思維,用增量帶動存量,同時考慮存量實際情況,在整體市場預期穩定的大環境下穩步推進。
從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這是過往40年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路徑。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當然首先就是指科創板改革。易會滿說,“試點注冊制是科創板改革最大的制度突破,是整個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標,處在資本市場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所以,現在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為什么科創板并不只是科創板的說法。而“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應該就是資本市場存量改革的一個明確起點。曾經在困難時刻幾度被呼吁推倒重來的中國資本市場,終于迎來了脫胎換骨的關鍵時刻。
不管是增量改革還是存量改革,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快A股的市場化進程,以便更充分地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監管部門此前“敬畏市場敬畏法治”的說法,不是客套話,而是其來有自。可以相信,一個更加市場化法治化的A股市場,才可能成為健康、透明、穩定的市場,才是吸引長期資金入市的制度基礎,也才能把提高中國經濟直接融資比例、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中國經濟創新轉型的愿望落到實處。
面對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是時候換一種眼光換一種心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