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10月09日訊 (記者陳燕青)節后首個交易日,滬指收漲0.29%。以金融地產股為代表的上證50上漲0.85%,而中小板、創業板分別下跌0.23%和0.67%。數據顯示,銀行板塊8日漲1.36%,地產股漲近2%,明顯強于大盤。
截至收盤,保利地產大漲近6%,招商蛇口漲近3%,寧波銀行和平安銀行漲約4%并創出歷史新高。而此前表現強勁的科技股紛紛大跌,其中卓勝微跌停,順網科技、中孚信息重挫逾8%。一時間,引發了市場對于風格轉換的預期。
據統計,如果銀行、地產前三季度跑輸上證綜指,第四季度翻盤跑贏的概率較大。銀行2005-2018年中有7年前三季度跑輸上證綜指,其中四季度跑贏上證綜指的有5年,概率71%,地產2005-2018年中有6年前三季度跑輸上證綜指,其中四季度跑贏上證綜指的有3年,概率50%。
從歷史上看,銀行地產股價聯動性較強。以最近一次為例,2017年12月20日到2018年2月7日,銀行指數最大漲幅19.2%、房地產漲幅23%,上證綜指漲幅9.9%。銀行地產股當時顯著跑贏大盤。
節后銀行地產的崛起是否意味著風格轉換?“目前還談不上風格轉換,”上海一家券商資管部投資經理坦言,“銀行地產股的反彈更多還是受消息面影響,銀行股受益于撥備覆蓋率新規,而地產股受9月銷售數據較佳、上海房貸利率下調等消息刺激。短期看,銀行地產股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要重演去年初的大漲行情難度較大,除非央行進一步降息。至于高位科技股的大跌,更多是獲利回吐及市場對于三季報的擔憂,后市科技股將分化,業績和估值匹配較高的個股仍有機會。”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銀行地產股已沉寂了一段時間,節后的反彈與低估值和高股息率有一定關系,這類個股容易受到機構關注。從四季度來看,低估值的藍籌股和消費股值得關注。”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銀行地產股價聯動性較強,大漲行情多數在歲末年初。銀行、地產板塊個股普遍市值較大、流通性好,便于機構短時間收集籌碼,銀行地產大漲核心驅動因素是估值低位、持倉低位、前期低漲幅、事件催化。
對于銀行股,華泰證券認為,財政部擬規范銀行“藏利潤”,板塊走勢迎來提振。推薦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