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起,央行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采取上述措施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相對較高水平,可吸收金融機構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昨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因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公開市場零投放零回籠。
中泰證券表示,降準于昨日落地,短端利率料將繼續維持低位,但臨近10月中旬,需要留意月中繳稅所帶來的擾動影響,需關注央行后續的公開市場操作情況。
數據顯示,本周(10月15日-19日)有451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另有15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無逆回購到期。東北證券指出,受稅期影響,預計央行將大概率發行國庫定存以對沖。
另外,上周(10月8日-10月12)央行凈回籠資金1600億元,國慶節后一周市場流動性較高,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持續走低。
對此,東北證券分析認為,貨幣市場利率全面下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雙節”假期結束,取現壓力減輕,流動性充裕;二是10月7日央行宣布進行年內第二次降準置換,釋放1.2萬億流動性,使資金面呈現持續寬松的格局。央行此舉在美聯儲加息后實施,顯示中美貨幣政策相反的操作思路,也表明央行貨幣政策本階段重內非外、對資金面呵護的調控基調。
長江證券認為,國慶后現金回流和資金融出增多,貨幣市場利率普遍回落。本周實施的降準或一定程度對沖財政繳稅的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可能低位小幅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表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緊。我國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還有相當的空間,包括利率、準備金率以及貨幣條件等。考慮到美聯儲正在加息,中國的利率水平是合適的。上述工具足以應對不確定性。
對于易綱關于貨幣政策的發言,光大證券表示,這反映出央行貨幣政策的重點逐漸轉向對沖經濟負面因素上來,未來流動性將保持相對寬裕,短期加息可能非常低。(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