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月30日訊 近日,深圳市體育工作聯席會議在市民中心召開,會議旨在總結回顧深圳市體教融合及社會足球場地建設工作的經驗,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
本次會議以“創新體教融合,促進全面發展”為主題,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昂,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建筑工務署,各區(新區)政府、各區(新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負責人以及市級訓練單位負責人、市傳統體育項目學校代表出席,會議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張合運主持。
過去十年,深圳通過市區校合作共同為國家、省專業運動隊輸送了300多名優秀運動員,有200多名學生運動員通過體育特長考入了雙一流大學,體教融合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深圳體育人才不僅能在大賽中爭金奪銀,而且通過體教融合培養,成為理工、文史等跨專業的人才,為深圳體育、教育事業發展和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吳以環指出,深圳市體教融合和社會足球場地建設以敢為人先的精神,腳踏實地地推進各項工作部署,體現了堅定的工作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本色,充分發揮創新理念,辦出了多個全國首創示范工作案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她提出要強化對體教融合戰略地位的認識,認識做好體教融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在真轉真變、組織領導與經費保障、制度保障、強化考核、宣傳發動等五方面下功夫,真正發揮體教融合工作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和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中的作用。
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巡視員韓星元在工作報告中表示,深圳大力開展體教融合,通過上下聯辦、體制內外結合等創新方式,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八大模式”:一是以體育傳統學校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學校體育工作開展;二是以社會足球場地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動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提升;三是以構建完善的青少年體育賽事為平臺,促進各項體育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四是以強化師資培訓為著力點,造就優秀專業體育師資隊伍;五是以“上下聯辦、體制內外結合”的理念為引導,多渠道培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六是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為補充陣地,為青少年科學健身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七是以暢通學生運動員出口為目標,規劃青少年運動員更美好的職業生涯;八是以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為出發點,創新創辦市體育實驗學校。
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水發匯報了學校體育工作發展和人才培養情況。對于下一步的工作,他表示,市教育局將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課余訓練體系和人人參與的班、校、區、市四級競賽體系;積極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置每天1節體育與健康課,深化體育課堂教學改革;扎實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嚴格落實體育家庭作業,保障中小學生每天2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和傳統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探索設立學生體育意外傷害保險基金;積極推進學校體育場館與社會公共體育設施雙向開放共享工作,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
近年來,深圳市多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各區大力開展社會足球場地建設。目前全市建有社會足球場地520塊,其中2018年以來新增361塊,建成規模、超額完成數量均位于全省前列。深圳市以社會足球場地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動了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提升,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的活動場館和健身設施,開展面向社會的體育服務。
福田區、寶安區、華僑城中學、育才中學等單位分別就體教融合和建設社會足球場地工作進行典型發言。
接下來,市、區各部門將繼續深化體教融合和建設社會足球場地的工作,形成市區合作共同建設社會足球場地的良好發展態勢,為深圳體育和深圳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健康深圳以及服務“雙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為深圳建設國際著名體育城市交出滿意答卷。(湯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