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附近的午夜冰山(2019年12月1日攝)。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完成南大洋宇航員海綜合科考后,1月17日穿越西風帶順利到達南非開普敦港外錨地,計劃19日停靠開普敦港。“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在中山站作業期間和在宇航員海綜合科考時,見到不少形態各異的冰山,或“鑲嵌”在凍結的浮冰和陸緣冰中,或“游蕩”于浩瀚的大海之上。“雪龍2”號在中山站附近作業時,極晝的夜晚成為“白夜”;在宇航員海科考作業時,經常在南極圈內外穿越,在南極圈外的夜晚太陽也只是短暫的“離場”。在南極,午夜里的冰山呈現出別樣的美。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南大洋上的午夜冰山(2019年1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南大洋上的午夜冰山(2019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南大洋上的午夜冰山(2019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南大洋上的午夜冰山(2019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南大洋上的午夜冰山(2019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南大洋上的午夜冰山(2019年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16日攝)。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南大洋宇航員海進行綜合科考期間,不時遇到形態各異的冰山,它們是南大洋上的靚麗風景,也是船只的安全風險隱患。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宇航員海的美麗冰山宇航員海上的冰山(1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相關鏈接
這座冰川已有20萬年歷史卻屬于“年輕”一族是世界上少數活著的冰川
位于阿根廷和智利南部邊界的莫雷諾冰川,是世界上少數活著的冰川。那里匯聚了幾十條冰流,有20層樓之高,綿延30公里。李仁奇攝
雖然它形成的歷史已達20萬年,但在冰川界尚屬“年輕”一族。它似一堵巨大的“冰墻”,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向阿根廷湖推進。李仁奇攝
1988年之前,每四年才發生一次"崩潰"現象,因為大氣污染溫度上升,每20分鐘就"崩潰"一次,有人說是它是大氣污染指數的警鐘。夏天氣溫平均10到17攝氏度。冬天最冷可至零下17度。李仁奇攝
莫雷諾冰川的一段呈冰堤狀,冰堤把冰川與正對面的麥哲倫半島連接起來。隨著流水滲透沖刷,冰堤下部最終會形成一個拱門。當拱門上方的冰墻漸漸支撐不住時,便會轟然崩塌。李仁奇攝
莫雷諾冰川。李仁奇攝
莫雷諾冰川。李仁奇攝
莫雷諾冰川。李仁奇攝
莫雷諾冰川。李仁奇攝
莫雷諾冰川。李仁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