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0月16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10月16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10月16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內的2號宮殿基址。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10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的大禹像(10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拍攝展品“乳釘紋銅爵”(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觀看展出的陶器(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拍攝展品“網格紋銅鼎”(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展品“綠松石龍形器”復制品(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2019年10月19日,展示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存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在河南洛陽開館。圖為博物館外景。孫自法(政文部)/中新社/視覺中國編輯/陳進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熬G松石龍形器”代表了中國最早的龍圖騰。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以夏王朝為主題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乳釘紋銅爵”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青銅器之一,被譽為“華夏第一爵”。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形象生動的陶蟾蜍。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七孔玉刀”是二里頭夏都遺址出土的最大的玉器。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觀眾在觀看當年的考古現場。
2019年10月17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這只不起眼的青銅鼎代表著夏朝開始掌握青銅鍛造技藝,具有劃時代的寓意。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當年建筑使用的夯土。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觀眾在參觀陶器展。
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展出的二里頭考古成果陶器(部分)。
圖為參加開館儀式的專家學者參觀“鎮館之寶”之一的乳釘紋銅爵酒禮器(夏,二里頭文化四期)。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拍攝展品“乳釘紋銅爵”。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10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10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觀看展出的陶器。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拍攝展品“網格紋銅鼎”。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拍攝展品“乳釘紋銅爵”。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9日,參觀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李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