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圖片視覺 > 時事社會 > 

“深閨”山村的慢生活

2019-05-27 08:01來源:新華網

  5月26日,經營“一方鄉舍”民宿的石舍村村民方敦偉(左一)與家人在門口合影。方敦偉累計投入120余萬元將自家祖宅改造成擁有4間客房的民宿,民宿于2018年5月開始營業。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的三個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風景秀美。近年來,石舍村結合古建筑保護工作,在清潔、美化村莊的基礎上,對一些廢棄古建筑進行修繕,引入咖啡館、民宿等文化創意類項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小山村走上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萬8千余人次,旅游經營凈收入1260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5月26日,在石舍村共同經營“三只蝸牛”手工藝品商店和客棧的姐妹陳紫畫(右)、陳莫寒在展示制作的手工藝品。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的三個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風景秀美。近年來,石舍村結合古建筑保護工作,在清潔、美化村莊的基礎上,對一些廢棄古建筑進行修繕,引入咖啡館、民宿等文化創意類項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小山村走上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萬8千余人次,旅游經營凈收入1260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5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富春江鎮石舍村的古建筑群。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的三個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風景秀美。近年來,石舍村結合古建筑保護工作,在清潔、美化村莊的基礎上,對一些廢棄古建筑進行修繕,引入咖啡館、民宿等文化創意類項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小山村走上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萬8千余人次,旅游經營凈收入1260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游客在石舍村灑秀咖啡館內閱讀(5月25日攝)。據了解,這里每月會策劃舉辦書畫、布藝、陶藝、攝影等各種形式的藝術展,也有音樂會、讀書會等。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的三個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風景秀美。近年來,石舍村結合古建筑保護工作,在清潔、美化村莊的基礎上,對一些廢棄古建筑進行修繕,引入咖啡館、民宿等文化創意類項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小山村走上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萬8千余人次,旅游經營凈收入1260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5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富春江鎮石舍村。村莊依山傍水,風景秀美。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的三個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風景秀美。近年來,石舍村結合古建筑保護工作,在清潔、美化村莊的基礎上,對一些廢棄古建筑進行修繕,引入咖啡館、民宿等文化創意類項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小山村走上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萬8千余人次,旅游經營凈收入1260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游客在石舍村游覽(5月25日攝)。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的三個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風景秀美。近年來,石舍村結合古建筑保護工作,在清潔、美化村莊的基礎上,對一些廢棄古建筑進行修繕,引入咖啡館、民宿等文化創意類項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小山村走上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萬8千余人次,旅游經營凈收入1260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中外游客在石舍村游覽(5月25日攝)。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的三個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風景秀美。近年來,石舍村結合古建筑保護工作,在清潔、美化村莊的基礎上,對一些廢棄古建筑進行修繕,引入咖啡館、民宿等文化創意類項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小山村走上了一條發展美麗經濟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萬8千余人次,旅游經營凈收入1260余萬元。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相關鏈接了   江西南昌:修復古建筑群 

  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一景(4月28日無人機拍攝)。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內,搶修工程隊的工人在搬運磚材。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一景(4月28日無人機拍攝)。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內,搶修工程隊的工人檢查剛完成修復的護欄。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內,搶修工程隊的工人在打磚刻石。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內,搶修工程隊的工人在鋪磚。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一景(4月28日無人機拍攝)。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一景(4月28日無人機拍攝)。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內,搶修工程隊的工人在現場施工。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2019年,首批搶修工程隊進駐南昌縣岡上鎮,對當地知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家廟”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培荊堂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文旅規劃,讓文物保護與觀光旅游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相關鏈接  大山深處的清代古村落 石板房保存完好

  4月23日,空中俯瞰島石鎮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民居(無人機拍攝)。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4月23日,由島石鎮年輕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隊”隊員在巡查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和石板路,為制定下一步的保護方案打下基礎。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4月23日,由島石鎮年輕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隊”隊員在巡查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和石板路。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4月23日,由島石鎮年輕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隊”隊員在巡查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和石板路。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4月23日,空中俯瞰島石鎮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民居(無人機拍攝)。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4月23日,空中俯瞰島石鎮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民居(無人機拍攝)。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4月23日,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村民在石板屋民居前晾曬筍干。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4月23日,“鄉村文化保護隊”隊員在巡查島石鎮一處剛修繕的祠堂。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株川自然村有一片歷史悠久的傳統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為主,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從2017年開始,島石鎮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對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進行修繕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時,又在兩側修筑了游步道、觀景平臺。 島石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由基層黨員組成的“鄉村文化保護”服務隊,做好傳統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繕以及日常巡查、保護等工作。如今,地處浙西山區的株川自然村煥發生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游覽,也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責任編輯:李曉蕾]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新聞評論

新闻跟贴(跟贴 0 条)
网友评论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还没有帐号?注册
*所有评论留言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匿名    
查看更多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在线精品免费看国产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曰韩第一页综合久久道第88频 | 欧美亚洲国产aⅴ人妖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