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觀眾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觀看上海浦東陸家嘴實景沙盤。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折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松樹鄉牙合移民新村,貧困戶胡秀英家在新家的門口放鞭炮慶祝(11月2日攝)。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折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這是安裝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10月16日攝)。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折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這是9月10日無人機拍攝的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折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這是蘭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廣西南寧的安吉互通(2017年12月21日攝)。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折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這是11月3日無人機拍攝的汶川克枯大橋。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折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這是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風貌(4月25日無人機拍攝)。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折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相關鏈接
從改革開放40年看中國砥柱
這是深圳市深南大道(5月23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市民在河北省邯鄲市行政審批局公章封存展示墻前駐足觀看(1月9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王曉攝
農民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一處稻田收割(9月27日無人機拍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從北海到南寧異地就醫的鄭曉榮持社會保障卡在結算醫藥費(2015年6月30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李斌攝
這是10月31日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拍攝的2018年新納入醫保的17種抗癌藥品中的部分藥品。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位于呂梁山區的山西省岢嵐縣黑峪村第一書記葛愛萍(女)在和村干部商議電商團購活動的具體安排(2017年3月1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福州長樂的國土系統黨員干部在市法院旁聽某鄉鎮土地村建分管領導涉嫌職務犯罪案件的庭審(2016年9月27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浙江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綜合辦理窗口內景(1月4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
參觀者在上海舉辦的首屆進博會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觀看展出的飛機發動機模型(11月5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開往德國漢堡的X8001次中歐班列從西安新筑車站駛出(3月7日攝)。 歷史進步的背后,必有堅強領導力量的引領。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關鍵抉擇,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 宏偉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相關鏈接
跨越40年的民心見證
湖北省蒲圻縣赤壁公社干部和社員在一起研究溫室無土育秧的培育管理技術(資料照片,新華社1979年4月13日發)。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 40年前,正值撥亂反正之際,新華社記者曾到湖北赤壁公社采訪,寫出稿件《農民都夸三中全會政策好》,用“十個好”,發出億萬群眾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心聲,被《人民日報》等報紙頭版頭條采用,引發廣泛反響。 40年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新華社記者重訪故地,原赤壁公社所在地咸寧市的基層干部群眾感受滄桑巨變,總結出“新十好”,道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社記者 劉心寧 攝
位于湖北省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11月21日無人機拍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 40年前,正值撥亂反正之際,新華社記者曾到湖北赤壁公社采訪,寫出稿件《農民都夸三中全會政策好》,用“十個好”,發出億萬群眾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心聲,被《人民日報》等報紙頭版頭條采用,引發廣泛反響。 40年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新華社記者重訪故地,原赤壁公社所在地咸寧市的基層干部群眾感受滄桑巨變,總結出“新十好”,道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湖北省赤壁市回鄉創業的徐新國和妻子在他們開辦的農家樂院子里整理草坪(11月22日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 40年前,正值撥亂反正之際,新華社記者曾到湖北赤壁公社采訪,寫出稿件《農民都夸三中全會政策好》,用“十個好”,發出億萬群眾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心聲,被《人民日報》等報紙頭版頭條采用,引發廣泛反響。 40年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新華社記者重訪故地,原赤壁公社所在地咸寧市的基層干部群眾感受滄桑巨變,總結出“新十好”,道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這是11月22日拍攝的湖北省赤壁市易家堤村(無人機拍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 40年前,正值撥亂反正之際,新華社記者曾到湖北赤壁公社采訪,寫出稿件《農民都夸三中全會政策好》,用“十個好”,發出億萬群眾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心聲,被《人民日報》等報紙頭版頭條采用,引發廣泛反響。 40年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新華社記者重訪故地,原赤壁公社所在地咸寧市的基層干部群眾感受滄桑巨變,總結出“新十好”,道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這是10月16日拍攝的湖北省赤壁鎮一景(無人機拍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 40年前,正值撥亂反正之際,新華社記者曾到湖北赤壁公社采訪,寫出稿件《農民都夸三中全會政策好》,用“十個好”,發出億萬群眾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心聲,被《人民日報》等報紙頭版頭條采用,引發廣泛反響。 40年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新華社記者重訪故地,原赤壁公社所在地咸寧市的基層干部群眾感受滄桑巨變,總結出“新十好”,道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這是11月22日拍攝的湖北省赤壁市臘里山村(無人機拍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 40年前,正值撥亂反正之際,新華社記者曾到湖北赤壁公社采訪,寫出稿件《農民都夸三中全會政策好》,用“十個好”,發出億萬群眾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心聲,被《人民日報》等報紙頭版頭條采用,引發廣泛反響。 40年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新華社記者重訪故地,原赤壁公社所在地咸寧市的基層干部群眾感受滄桑巨變,總結出“新十好”,道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