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張惠仙走在出診的路上。
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酒井鄉巖因村,有一名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白衣天使”的村醫張惠仙。張惠仙,哈尼族,1999年中專畢業后回到巖因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至今已在山鄉工作19年。
巖因村居住著拉祜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數民族村民兩千多人,分散在八個寨子。19年來,張惠仙走遍山寨的每個角落,對家家戶戶的健康狀況了然于心。哪家有人病了,一個電話過來,張惠仙就立即上門看病,或者載著患者回衛生室醫治;有時碰到疑難雜癥,她就想方設法幫助病人轉到上級醫院。在村醫崗位上,張惠仙不斷學習新技術,并應用于基層醫療服務的實際工作中,努力提高診療水平和醫療質量。憑借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張惠仙認真做好各種常見病、地方病病人的檢查、診斷及處理,深受當地村民的喜愛。
張惠仙說:“我們村醫要認真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盡心為老百姓提供他們應該得到的醫療服務。”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1月28日,張惠仙(左二)在巖因村衛生室接待前來看病的村民。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1月28日,張惠仙(中)在出診路上與一位村民交流。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1月28日,張惠仙(右)在出診路上與村里的老人聊天。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1月28日,張惠仙在巖因村衛生室準備藥品。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