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準備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2017年6月13日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被譽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深圳華強北商圈(9月6日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創業大街(2017年7月19日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羅俊院士(右)在華中科技大學引力實驗中心與科研人員交流實驗情況(3月27日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熊琦攝
一列京津城際列車駛出北京南站(2018年8月1日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我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試驗任務,返抵大連造船廠碼頭(5月18日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發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光熱發電項目一角(9月3日無人機拍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在廣西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對準備下線的新能源汽車進行檢測(1月23日攝)。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張愛林攝
工作人員介紹基于5G網絡下的車聯網前景(2月5日攝)。2月1日,湖北首個室外5G試驗基站在武漢開通。 從一曲“東方紅”到“天宮”游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持續躍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國科技創新正迎來歷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新華社記者熊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