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4日訊(記者 邱嘉熙)近日,一面寫著“為民解憂,心系百姓”的錦旗被送到了坪山區綜治中心。
送來錦旗的是坪山區某科技公司的員工代表,曾經因發生勞資糾紛與公司對簿公堂,雙方多次就經濟補償金分配方案進行協商都未能達成一致,所以尋求坪山區綜治中心幫助。“民有所呼、我必有應”。區綜治中心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迅速安排區法院、區人力資源局和所屬街道等部門組成聯調小組,在明法釋理的基礎上,秉持勞資雙保護的理念,引導雙方就爭議核心的支付比例問題進行協商,最終促成一致,實現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如今,在坪山區綜治中心,多部門協同作戰已成為工作常態。
坪山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規范化、一站式為核心,全面推進綜治中心建設,努力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糾紛化解服務。
坪山區委政法委負責人介紹,去年12月底,坪山區級綜治中心就正式掛牌籌備運行,今年2月開始實體化運行,與6個街道綜治中心、24個社區綜治中心構建起覆蓋全區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注重機制頂層設計
確保暢順運行
坪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區綜治中心建設,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強力統籌推進綜治中心建設,明確入駐綜治中心單位,建立了實體化運行工作機制。
為了確保綜治中心運行實效,坪山區精心謀劃,組織專班到外地學習取經,從建設之初即注重頂層設計和機制完善,理順綜治中心與政法單位、區信訪大廳、街道綜治中心“三大關系”,并圍繞情報預警、形勢研判、矛盾化解、應急處置、督辦落實、信息賦能,出臺5個工作方案,制定20項工作機制,繪制7張工作流程圖,為區綜治中心暢順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打造五大運行平臺
形成整體合力
坪山區按照邊運行、邊探索、邊總結、邊改進的思路,堅持“科學、合理、高效”原則,著力將區綜治中心打造成為五大實戰平臺。
一是將區綜治中心打造成為綜合信息平臺。將現行的“深平安”綜治中心系統、民生訴求系統、信訪系統、綜合網格系統、勞動爭議調援裁訴系統、應急值班系統、綜治視聯網系統、AI坪子(DeepSeek坪山本地政務網部署)、110警情等信息化系統接入區綜治中心。區綜治中心綜合利用上述系統實現風險分級提示,及時發現掌握矛盾風險。
二是將區綜治中心打造成為預警研判平臺。區綜治中心根據實際需要,安排相關部門及人員入駐區綜治中心,每日碰頭、每周會商、每月研判、每季度分析,對重點風險事件開展專項分析和對策研究,及時上傳下達和情報信息共享。
三是將區綜治中心打造成為矛盾化解平臺。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對線下線上掌握的各類矛盾訴求,先統一進行依法甄別,區分出事項安排入駐部門及工作力量先行開展調解,引導依法通過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法律監督等程序化解。總之,就是要將原受理矛盾糾紛的“中轉站”變成“終點站”,從而讓群眾“最多跑一地”。
四是將區綜治中心打造成為治安防控平臺。指導各單位充分發揮網格員、樓棟長等群防群治力量的基礎上,統籌公安分局調動更多必要警力壓向路面,進一步提高見警率和管事率,在刑事治安警情連續多年下降的情況下,今年前2個月刑事治安警情再次同比下降24%。
五是將區綜治中心打造成為指揮調度平臺。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平臺,加強指揮調度,對存在矛盾風險的事項通過視聯網調度,并通過下發提醒函、督辦函、指令單等形式,指導督促相關街道綜治中心和相關部門共同化解,做到信息聯通、問題聯商、矛盾聯調、應急聯處。
此外,坪山區還以建設區綜治中心為契機,大力推進街道、社區綜治中心進一步提質增效強能,統一顏色標識、統一力量配置、統一制度上墻,構建“1+6+24”三級綜治中心體系,讓社區綜治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治保委員會、網格力量融為一體。同時,安排街道干部任綜合網格組第一組長,社區“兩委”委員也兼任組長,街道各科室派出工作人員為組員,各種治理資源下沉網格一線,平均一個綜合網格專兼職力量達20余名,大大提升了網格力量作用發揮。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綜治中心成效初顯
在坪山區綜治中心,前來尋求幫助的群眾只需要在綜合受理窗口反映基本情況,工作人員就會根據實際迅速將案件委派給相關處置平臺。
坪山區綜治中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民生訴求、信訪等線上線下事件,在領導機制、協作配合、訴求處置、滿意度提升等方面持續下功夫,全區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統一納入區綜治中心平臺一體化運作調度,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和權益保障通道,真正把服務工作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高效解決了群眾各類急難愁盼問題。
區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以來,民生訴求辦結率達99.92%、滿意率達97.64%,平均辦結用時2.5天;信訪案件總量同比下降23%,環比下降26%,工作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