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3月30日電?題: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廣東大有可為——訪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
新華社記者陳凱星、肖文峰、吳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進方向。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一直以來都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沃土,目前擁有1800多萬戶民營經營主體,是我國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廣東如何貫徹落實好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讓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有可為?記者采訪了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
打造良好環境厚植發展沃土
問:廣東將如何為民營企業發展打造更好營商環境、提供更有力支持?
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我們將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深化制度規則改革,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一是認真落實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好我省“降低制造業成本10條”“技改10條”“科技金融15條”等惠企政策,結合國家“兩重”“兩新”工作部署,積極謀劃一批增量政策,用好涉企政策“一鍵通”平臺,推動企業應享盡享、早享快享。
二是放寬市場準入,堅持一視同仁。積極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持續消除市場準入顯性和隱性壁壘,確保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三是積極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培育“耐心資本”。用好廣東省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完善省級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探索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著力解決長期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堵點難點問題。我們全面鋪開“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自去年10月份以來,累計發放貸款超6300億元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同時引導各類創投基金加大對初創期、種子期企業的支持力度,培育“耐心資本”,建立“盡職免責”制度,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四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規范涉企收費,健全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機制。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讓企業放心經營、安心發展。
為“半壁江山”提供更大空間
問:立足廣東民營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如何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答: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民營企業是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起來的。
廣東一直以來都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沃土,民營經濟撐起了廣東經濟的“半壁江山”。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廣東實際出發,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是著力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群。廣東民營企業實力強,有6家民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2024年民營經濟百強產業集群榜單中廣東有12個產業集群入榜。既有華為、比亞迪、騰訊、大疆等龍頭企業,也有眾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我們將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努力造就50家科技領軍企業和100家鏈主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000家專精特新企業,促進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協同發展,擦亮廣東民營經濟“金字招牌”,努力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群。
二是推動創新能力向高攀登。廣東技術創新基礎雄厚,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全省研發經費投入、研發人員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民營企業是廣東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擁有全省65%以上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我們將發揮和用好這一優勢,持續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中試平臺更多向民營企業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積極承擔國家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科研任務,鼓勵民營企業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擔當創新主角。
三是積極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今年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第三次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國企、民企、外企都是廣東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達7.78萬億元,貢獻了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在眾多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們將立足廣東萬億元級產業集群達9個、新經濟增加值占比1/4強、高技術制造業占比近1/3的基礎,支持民營企業深度嵌入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產業集群推動提升產業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擔綱大任。
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
問:廣東如何支持和推動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大顯身手?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
廣東處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上,擁有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疊加的重大利好,有1.278億常住人口、1.5億實時在粵人口,區位優勢好、政策紅利足、經濟活力強,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民營經濟大有可為。我們將深入分析外部壓力和內部因素,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多措并舉精準施策,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
一是抓好長效機制,“無事不擾、有事必到”。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完善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用好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等平臺,建立省、市、縣領導干部直接聯系企業機制。本著“無事不擾、有事必到”的原則,認真聽取企業意見建議,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多樣化服務。完善民企參與重大項目的長效機制,面向民間資本謀劃、設計、推介示范項目和應用場景,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二是抓好支持幫助,“創新引領、面向世界”。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落實好工業技改、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推廣“鏈式改造”,今年再推動超1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支持民營企業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用好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等功能性平臺,強化涉外法律服務,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際合作。
三是抓好鼓勵引導,“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部署,引導鼓勵民營企業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參與廣東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中做優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