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29日訊(記者 童小晉)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定檔2025年5月22日至26日舉辦。目前,文博會已進入展區“搶位”尾聲階段,不少展區“一位難求”,“文博會禮物”展區展位也所剩無幾。記者從文博會公司了解到,今年展會將繼續發揮文化產業“超級平臺”的屬性,讓文化產業“活”起來、“興”起來、“熱”起來。
具體來說,“超級平臺”有七大功能。
一是文化產品和服務超級交易平臺。文博會不僅是文化產品的“大展臺”,更是文化產業的“大集市”,它促使文化與市場深度融合,參展商彼此“配對”,在海量商機中拼經濟、拼訂單、拼發展,覓得真金白銀。據統計,截至去年,文博會累計總成交額超3萬億元,服務文化產業企業機構超4.5萬個,交易展示海內外文化創意產業展品超200萬種。除各地政府組團參展,文博會更加突出強調市場化和交易功能,市場化組展比例從50%提升至75%。據悉,第二十一屆展會的市場化組展比例會更高。
二是文化產業投融資超級服務平臺。有人說,文博會是一座圓夢橋,為國內外各地、各文化企業搭建了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招商推介、投融資服務、信息交流的新載體,進一步發揮促成文化產業要素資源合理流動、促成優質文化產業項目優化布局、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博會催生了一大批優質文化產業項目,也簽下了無數訂單。據統計,歷屆文博會累計成功鏈接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超7萬個。
三是文化新技術新產品超級發布平臺。新鮮感和科技感是每屆文博會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能源汽車等帶有前沿科技元素的產品讓人大開眼界,密集的創新項目與新品發布會、招商會、推介會、訂貨會等活動數量創歷史新高,“首展”“首發”“首秀”數量不斷攀升,各展商帶來了強勁的品牌宣傳推廣資源。本屆展會將圍繞市場前景好、產業化程度高、市場關注度高的行業,在各專業展館內再設置多個細類專業展區。
四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超級轉化平臺。非遺、工藝以及眾多優秀傳統文化總能在文博會上迸發出“亙古亙今、日新又新”的活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展會創設的豐富生活場景中展示出歷史底蘊,帶動新型文化消費。這就不得不提及科技賦能文化產業新賽道。今年,數字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將繼續深度融合,新設“文博會禮物”展區、人工智能展區等,敦煌博物館官方CP——甘肅絲路手信將攜“古韻今風”敦煌絕美文創亮相,充分展示以文化新質生產力引領文化生活的最新成果。
五是文化開放與出海超級交流交易平臺。文博會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座文化金橋,也是世界讀懂中國的一扇“世界之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傲然挺立的價值底蘊,也看到了不同文明百花競放、美美與共的宏闊景象。參觀、參展、采購的國家和地區由最初的50個達到了108個,海外線上線下參展商數也增至302個。據了解,今年展會的國際化參展率預計將達20%,并加大與20余家國際頭部展覽機構、高端文化產業資源合作力度。此外,展會還增設了文化出海展區、世界與中國青年文創項目孵化展區,促進更多文化產品及服務“走出去”。
六是文化企業與品牌超級傳播平臺。讓文化產品“出圈”,更要讓文化產業“破圈”。作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文博會見證著文化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折射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和新可能。第二十屆文博會吸引了200余家境內外媒體和2800多名記者參會報道,相關報道達6.8萬篇/條,全網閱讀量超50億人次,四次亮相央視《新聞聯播》。通過多語種資訊發布和海外主流社交平臺的傳播,文博會助推中國文化企業及產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七是文化改革發展成就超級展示平臺。自2004年創辦以來,文博會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額等不斷攀升,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通過“辦好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和深圳文博會,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穩居全國首位”。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同樣對文博會有期待:2025年要“持續提升文博會的品牌影響力”。據悉,第二十一屆文博會預計將第十六次實現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
圖片來源:文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