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24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張 妍通訊員 深衛信)你是否經歷過看病不知該掛哪個科?候診時想去趟洗手間又怕過了號?查個報告還得專門跑一趟?……這些難題,都被“看到”了。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以下簡稱“阜外深圳醫院”)推出基于小程序的全流程智能導診服務,可絲滑貫穿從掛號、繳費、看病、檢查到住院全過程,還能提供7×24小時在線響應,成為深圳人的“AI就診服務管家”。
通過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阜外深圳醫院在人手不變的前提下,2025年前兩個月門診量提升了14.7%;患者候診平均時間從35分鐘左右壓縮至18分鐘。
志愿者指導患者使用自助式智能終端服務設備。
醫院智能導航終端大屏。 (阜外深圳醫院供圖)
掛號選科不再犯難
作為深圳唯一的公立三甲心血管專科醫院,阜外深圳醫院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以下簡稱“阜外醫院”)聯合運營,屬于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正因為這獨一份兒,讓很多患者在掛號選科時犯了難。胡先生最近常感覺心絞痛,想到阜外深圳醫院就診。可面對科室列表上的15個亞專科門診,他“兩眼一抹黑”,“一般醫院只有心血管內科,有的三甲綜合醫院再多個心血管外科。15個,該怎么選?”
犯難的不止胡先生。醫務部主任林蘋蘋說,專科醫院細致的亞專科分類,可讓診療更精確、服務更專業,但像胡先生這樣的冠心病患者,要進行心臟搭橋介入治療或普通藥物治療,需要選擇不同的二級專科,患者很多時候也很迷惑。
因此,醫院從患者角度出發,整合常見問題,形成人工智能知識庫,讓患者在公眾號上咨詢就能獲得答案。
“使用中,我們發現,患者在公眾號上使用這些功能時,需要自己搜索相關功能才能跳轉。”信息中心主任宗慧表示,醫院因此開始考慮以小程序來代替公眾號,一鍵打開,體驗接近App但又不用下載,而且啟動速度快,適合復雜業務邏輯和高交互要求,更方便提供全流程智能導診服務。
就診管家智慧陪診
2024年10月,“阜外深圳醫院”小程序正式上線,讓患者擁有了一個可隨身攜帶的AI就診管家。
就診前,點開“智能分診”,患者可通過模擬對話,以文字或語音輸入癥狀、疾病或其他疑問,AI便能精準分析癥狀、推薦科室。“智能分診”突破了傳統在線咨詢模式,實現“多輪追問、精準指導”的類真人交互體驗。
56歲的羅先生輸入“氣促一周,上樓梯非常喘”后,系統便繼續詢問他是否有既往史、過敏史、個人史和家族史等情況,并自動分析,建議他前往心血管內科或肺動脈高壓門診就診,再為他推薦相應醫生。
羅先生進入醫院后,小程序便會根據他的預約,全流程推送從候診、就診、繳費到檢查的診室位置和等候信息。就診完畢,羅先生在小程序上直接繳費,AI已為他匹配了最快的動態心電圖和抽血檢查時間,如果這個時間他沒空,還可通過小程序自行修改。接下來的檢查,無論是3樓的檢驗科還是2樓的功能檢測科,他都能“一鍵導航、少跑彎路”。
經檢查,羅先生確診為冠心病,醫生為他開了5種藥。回家后,他可在小程序的處方信息欄查到每種藥一天吃幾次,每次吃多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下方還有一行醒目的小橙字“避免食用西柚”,提醒他服藥禁忌,以免影響藥物代謝。
回家后,他發現檢查結果、化驗單、繳費單據等所有信息都被“裝”在了他的手機里,可隨時隨地查閱,還支持下載與打印,方便保存或分享給其他醫生參考。
小程序還實現了線上問診和線上復診續方服務,免去了患者再跑一趟的麻煩。
目前,全流程智能導診服務已延伸到住院部,甚至院外,實現在線登記、預繳費用、在線訂餐、查看手術進度、費用結算、出院提醒等功能。出院后,AI會根據設置每天提醒患者定時服藥,并進行定期隨訪、動態跟蹤病情變化,還能個性化推送專業健康指導。
血壓自動寫入病歷
線下,阜外深圳醫院門診也發生了大變化。
與小程序同步現身的還有10臺全新的自助終端服務機,可實現醫保卡人臉識別。患者一刷臉,所有相關信息自動跳轉,連刷卡時間都省下了。
門診辦護士長楊秦說,門診每層樓都新增了智能導航終端,巨大的屏幕堪比商場導航。患者只需輕點想去的位置,系統便會自動生成路線,還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自動跳轉至手機導航頁面,并配有語音提示。
同時,門診新增7臺血壓工作站,患者“一伸臂”,血壓數據便能自動寫入病歷,改變了過去依靠人手為患者采集血壓的局面。
據了解,阜外深圳醫院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過智慧服務分級評估五級、電子病歷八級的醫院,這得益于該院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醫療信息化研發團隊,阜外深圳醫院這套全流程智能導診系統均為自主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