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2月2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興東)決勝“十四五”,深圳要怎么干?2月25日,深圳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開幕,市長覃偉中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達3.68萬億元、增長5.8%,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報告也明確2025年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政府工作報告從十個方面為具體“怎么干”劃重點,其中很多新舉措、新行動值得關注。
1
“第一”“首位”“率先”亮眼,彰顯深圳2024年的拼
報告總結了2024年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六個顯著特點,包括經濟發展向上向好、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城市功能品質優化升級、民生事業闊步向前,并從十個方面實事求是回顧2024年各項工作。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68萬億元、增長5.8%,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4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創近13年新高,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3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雙雙超萬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5萬億元、增長16.4%,總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出口實現“32連冠”;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6家、總數達1025家,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9家、總數達95家,增量均居全國首位;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93.3%、總量居全國城市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1年居全國城市首位;商事主體總量達440.4萬戶、保持全國城市首位;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69.2%、占全國22.3%,汽車產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這些頻頻閃現在報告中的“全國第一”“全國首位”“全球率先”,展現了深圳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取得的新成效,折射出深圳跑起來、搶時間、爭一流的拼搏和努力,也彰顯了經濟特區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2
2025新招實招多, 彰顯先行示范使命擔當
報告確定了2025年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這是一個“跳起來夠得著”的目標,也體現了“經濟大市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報告部署了2025年重點做好的十個方面工作,把市委確定的發展藍圖細化為具體項目并列出時間表、任務書,其中有不少新思路新舉措新行動,彰顯先行示范使命擔當。搜索其中高頻詞可以發現——
報告“含新量”高,推動高質量發展拿出一批創新舉措,比如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完善新型基礎設施,持續開拓外貿新市場,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報告“含科量”高,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比如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教育、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的“無界之城”,讓最先進的技術、最領先的標準在深圳全域示范應用;
報告“含智量”高,人工智能成報告熱詞,比如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持續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深化“千行百業+AI”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
報告“含企量”高,用心用情惠企利企,比如完善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到世界一流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建立健全潛力型初創新銳企業和項目團隊發現跟蹤扶持機制,構建以企業需求為中心的資源配置服務體系;
報告“含民量”高,體現以更大力度增進民生福祉的決心,比如深化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打造“民生七優”幸福標桿,辦好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實事。
報告“含綠量”高,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比如加快公園步道騎行道建設讓市民暢享綠色福利,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爭當全球新能源核心技術、關鍵產品、標準體系和成套解決方案的供給者、引領者。
3
實施“ICT+”行動,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集中力量支持重點產(行)業、重點產品、重點集群、重點企業加快乃至超常規發展,鞏固工業龍頭地位并繼續保持好的發展勢頭。
其中特別提出要實施“ICT+”行動、培育“第二增長曲線”,就是要充分發揮優勢、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取得更大的發展。繼續加快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全譜系發展新能源智能交通載具。全力競逐人工智能、低空與空天等產業新賽道,推動機器人等產業創新集聚發展,梯度培育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一批產業項目也寫進了報告,華潤微電子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深汕比亞迪三期四期今年將建成投產,西門子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立訊精密智能模組等先進制造業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好產業、好項目一定有好地塊保障,深圳將下大力氣在更廣闊空間拓展產業布局。報告提出,加快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和72個集中連片區域土地開發,嚴守270平方公里工業區塊紅線并穩定工業用地規模和比例。深圳還將積極拓展國內外合作,穩妥有序構建“總部-飛地”經濟體系、“深圳創造、全球發貨”的國際產業分工合作新模式。
4
深化“千行百業+AI”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
人工智能是當下熱門話題。深圳搶抓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風口,很早就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更是提出了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目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各項工作中多次提及人工智能,遍及產業、科技、民生和城市治理各個領域。
深圳將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算法理論、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階智能、端側輕量化模型等核心突破,打造超智協同、異構融合、訓推一體、普惠泛在的可持續訓力供給體系,豐富發展人工智能終端新產品。
深化“千行百業+AI”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在企業服務、教育醫療、智慧交通、生態環保、公共安全等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推出100個以上垂直應用示范場景,深化“一數一源一標準”治理,建成一體化公共數據資源管理平臺,構建高質量多層次語料供給體系和開放共享機制。
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培育工業垂直大模型,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范式變革……人工智能成為報告中的高頻詞匯,對人工智能的部署覆蓋了從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到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
5
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在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方面,深圳將高水平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光明科學城、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無界之城”,支持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海洋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等發展,推動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獲批升本,加快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深汕校區、龍崗職教園建設。
在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報告提出要全方位深層次建設創新之城,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并就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元投入和開放共享制度機制、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等進行具體安排。
在全力構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方面,報告提出滾動完善“三個更加”人才政策體系,深入實施頂尖人才、企業人才、創業人才、青年人才匯聚項目,既要自立自強更高質量培養人才,更要加強與高水平大學、一流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共建人才協同協作平臺,海納百川匯聚天下英才。
6
扶持潛力型初創新銳企業和項目團隊
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各類企業在深圳這塊沃土發展壯大,也為這座城市的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圳要打造最好最優創新創業生態,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創新資源更多向企業布局。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深圳將開展市場主體培優育強行動,構建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等高成長性企業發現和培育壯大機制,完善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到世界一流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高水平打造科創學院,開展鯤鵬青年創新創業行動,建立健全潛力型初創新銳企業和項目團隊發現跟蹤扶持機制,推動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發展。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報告提出要加強多元接力式金融服務,鼓勵發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大膽資本,支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7
加快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地方立法
日前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在全方位深層次打造高水平營商環境上率先示范,構建以企業需求為中心的資源配置服務體系,優化拓展深i企、“虛擬園區”平臺服務功能,推動更多惠企服務秒報秒批、免審即享。
報告提出,加快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地方立法,完善信用評價、產權保護、破產管理等領域制度機制,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鐵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報告還提出,將深入推進數字化監管行動,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8
應用最先進技術打造“四個先鋒城市”
2024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首次超過1萬億元,是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過萬億的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圳將繼續擴大投資,加快推進重點片區、重大項目建設。今年,深圳將加快建設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重點區域,加快推進鵬城云腦Ⅲ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今年深圳機場三跑道將建成、T2航站樓開工,春風隧道將建成通車,廣深高速深圳段改擴建、望海路快速化改造等項目也將陸續開工。在深港互聯互通方面,今年將建成投用新皇崗口岸,加快推進羅湖口岸改造升級、沙頭角口岸重建,規劃建設河套跨境專用口岸、南澳客運碼頭,聯合香港做好港深西部鐵路、香港北環支線等規劃建設。
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深圳將加快最先進的技術、最領先的標準在深圳全域示范應用,持續打造“四個先鋒城市”。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先鋒城市,還包括打造極速寬帶先鋒城市,今年計劃新增5G-A基站4000個以上;打造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優化提升全市域統一時空信息平臺;打造數字能源先鋒城市,鞏固提升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優勢,新建小區充電樁5萬個、綜合能源補給站15座,新改擴建光儲超充和車網互動一體化示范站10座。
9
全面完成基礎教育百萬學位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回應市民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生態環境等熱點,今年將更大力度增進民生福祉,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教育方面,今年深圳將全面完成基礎教育百萬學位建設計劃,擴大優質高中學位供給,深化“五育并舉”。
醫療方面,將建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等15個重大醫療項目,新增社康機構30家,引進2家國際一流外商獨資醫院,高標準打造10家研究型醫院。
住房方面,建立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4萬套(間)、供應分配5萬套(間),推出應屆畢業生來深求職“免費住15天”服務。
社保方面,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托位總數達10.7萬個,實現街道、老齡化社區長者服務中心(站)全覆蓋。
生態環境方面,深圳將深入推進山海連城綠美深圳建設,優化提升“鵬城萬里”戶外步行道體系,實施休閑騎行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提升生態環境綜合品質。
10
辦好全運會和殘特奧會,建設國際體育名城
今年年底,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行,深圳將承辦閉幕式以及部分比賽,這是今年全市的一件大事。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對做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相關工作做了部署,強調要打造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體育科技文化盛會,以賽營城、以賽興城,實施城市環境面貌品質提升行動和全域城市文明建設提升行動,充分展示改革開放前沿的灣區活力、城市魅力和先行示范風采。
以辦賽為契機,深圳將加快建設國際著名體育城市,辦好國際冰聯女子冰球世錦賽、中國羽毛球大師賽等國內外一流賽事,完善大中小學體育賽事體系和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深圳還將出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培育壯大體育設施用品、智能運動裝備、運動康養、賽事運營等體育產業,增加突破1000億元。
推廣“賽事+旅游”“演藝+旅游”“研學+旅游”等新模式,深圳將高水平建設世界級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城市。今年,深圳將建成投用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灣文化廣場、歡樂港灣歡樂劇場,加快建設市文化館新館、深圳國際美術館、深圳自然博物館、深圳歌劇院等文化場館;建成光明國際馬術中心,加快建設國羽訓練基地等體育項目;建成開放全球最大的室內冰雪世界,加快樂高樂園、金沙灣國際樂園等旅游項目;高水平打造福田中心區、后海-深圳灣等世界級商圈,建成開業蛇口K11 ECOAST、寶安大悅城等商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