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月15日訊(記者 湯莎)1月13日,由中國民生銀行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第十屆“ME計劃”資助儀式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秘書長陳紅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社會治理教研室主任馬福云教授,中華紅絲帶基金常務副理事長谷彥芬,中國民生銀行行長王曉永,以及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農組織、獲資助社會組織等機構代表出席。
十年碩果累累
2015年,中國民生銀行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發起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簡稱“ME計劃”),旨在支持公益領域的創新實踐及營造社會影響力。十年來,超過3000余個公益項目參與申報,民生銀行累計為245個公益項目提供資金超1億元,惠及31個省(區、市),308個區(縣),受益人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心智障礙群體、殘障群體、留守兒童、鄉村中小學生等,項目直接受益人數達37.4萬人次。十年來,在社會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下,“ME計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公益合力,在促進社會進步、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ME計劃”入選“第五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活動現場,鄭文凱致辭指出,“ME計劃”創設至今,堅持以創新為基因,為基層社會組織注入發展動能,引導社會資源向創新型公益項目流動。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將在精心組織好項目實施的基礎上,認真梳理總結十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把“ME計劃”打造成為具有更大影響力,更高公信力的公益創新標桿項目。
王曉永表示,作為“ME計劃”的發起者,民生銀行始終秉承“服務大眾、情系民生”的企業使命,堅持以感恩之心回饋社會,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以及各位公益伙伴攜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探索公益創新實踐的道路上貢獻金融力量。
多個項目受益人來到現場,對“ME計劃”給予的幫助表達了真誠感謝。來自高原牧區的孩子們表示,得益于“ME計劃”支持的“筑夢高原、非遺創新”鄉村青年賦能項目,實現了技術學習、就業創業;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王金環表示,ME計劃支持的“漸凍人重癥康復護理金種子工程”,給關愛中心的患者們帶去了勇氣和希望。
“ME計劃”支持的“筑夢高原 非遺創新”項目成果展示
作為“ME計劃”的公益伙伴,中華紅絲帶基金常務副理事長谷彥芬對“ME計劃”十周年表示祝賀,感謝民生銀行連續17年支持開展中華紅絲帶基金艾滋病防治項目,助力共建健康中國。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陳紅濤回顧了“ME計劃”十年成果,他表示,“ME計劃”聚焦社會需求、響應國家戰略,為多領域具有創新活力的社會組織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組織賦能。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社會治理教研室主任馬福云教授介紹了“ME計劃”十周年發展研究報告核心內容,十年來,“ME計劃”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公益行業健康發展、推動社會組織提質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拾級而上再出發
“ME計劃”在十周年之際,項目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發起“公益未來-ME傳播助力計劃”,旨在為青年學生提供參與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的田野調查機會,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傳播能力的青年人才,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公益未來-ME傳播助力計劃”清華大學學生代表苗培壯發言
活動現場舉行了第十屆“ME計劃”資助的入選機構代表授牌儀式,標志著新一年度項目正式開啟。今年,各家機構將繼續在鄉村振興、社區發展、教育支持、健康福祉、生態文明等領域深耕細作,同時激發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共同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民生銀行深圳分行供圖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