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區、中風險區的劃定依據是什么?國家衛健委解釋
2022-06-28 15:48
來源: 央視網

高風險區、中風險區的劃定依據是什么?國家衛健委解釋

人工智能朗讀:

央視網消息:6月28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介紹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提問。

記者問,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對于風險區域的劃定進行了調整,出于怎樣的考慮?不同風險區域相應的管控措施是什么?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介紹,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高風險區是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活動地等區域。高風險區原則上以居住的小區或者村為單位劃定,可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進行研判、調整風險區域范圍。高風險區采取“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的封控措施。高風險區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可以降為中風險區,之后如果連續3天沒有新增感染者,可降為低風險區。對跨區域外溢的高風險區人員,采取7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集中隔離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中風險區是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停留和活動一定時間,且可能具有疫情傳播風險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風險區的劃定范圍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劃定。中風險區采取“人不出區、錯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連續7天沒有新增感染者,可降為低風險區。對跨區域溢出的中風險區人員,采取7天居家醫學觀察,在居家醫學觀察期間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如果不具備進行居家隔離條件的,采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中高風險區所在的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低風險區采取“個人防護、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風險區域人員離開所在的地區或城市,應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跨區域外出的低風險區域人員,不需要采取隔離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內完成兩次核酸檢測,并做好個人健康監測。

發生疫情后的縣(市、區、旗)所有中高風險區解除后,所在的縣(市、區、旗)全域實行常態化防控措施。同時,第九版防控方案還明確規定,在疫情處置過程中,如果個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對居住地、工作地、活動區域的傳播風險較低,密接人員已經及時管控,經研判,沒有社區傳播風險,那么也可以不劃定風險區域。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編輯:劉曉宇]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又黄又湿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 |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五月天激情中文网 | 亚洲熟女女同中文字幕 | 日本高清激情乱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