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食了毒蘑菇,患者不會馬上產生中毒反應,而是在10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后開始上吐下瀉,癥狀類似腸胃炎。更具迷惑性的是,一般兩三天后,癥狀會減輕,出現“假愈期”,到了第五至第七天才是最為致命的發作期。視頻來源:晶報客戶端
近期,深圳受到回南天和冷空氣的影響,陰雨連綿,空氣潮濕,各種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等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
為預防誤食野生毒蘑菇等中毒事故的發生,廣東省、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連續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醒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
(一)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鑒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并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辨別蘑菇的“秘訣”,比如,憑蘑菇顏色是否鮮艷判斷是否有毒、憑蘑菇與銀器大米大蒜等同煮是否變色判斷是否有毒、憑掰開蘑菇是否流汁液判斷是否有毒,甚至憑經驗等等,這些通通不靠譜!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野生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復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毒蘑菇引發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惡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癥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廣東常見毒蘑菇圖鑒(圖片來源:廣東市場監管)
(二)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1.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間,廣大群眾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等,由于鑒別毒蘑菇并不容易,廣大群眾不要輕易采摘。
2.不購買。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3.不食用。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三)做好食物中毒應急處置
目前,對毒蘑菇等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后出現疑似中毒癥狀,應盡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催吐后應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并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就診時最好攜帶剩余蘑菇樣品,以備進一步明確診斷。
注意:一起食用過同樣蘑菇的人,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同時,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后,急性胃腸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給人以病愈的感覺,其實此時毒素正在通過血液進入肝臟等內臟器官,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后病情迅速惡化,累及肝、腎、心、腦等臟器,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癥狀緩解時,仍應留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總之,在此再次提醒請廣大市民:不要自行采摘、購買、食用野生蘑菇,預防誤食有毒野生植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原標題《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緊急提示:勿采勿食野生蘑菇》)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