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文化:讓這座城市發光
2022-03-22 07:14
來源: 深圳特區報

志愿文化:讓這座城市發光

人工智能朗讀: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3月2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 黃子蕓)在福田區上沙社區管控區,95后外賣騎手羅在燕帶著小伙伴成為了物資配送的志愿者。她們穿梭在社區的小街小巷里,重重防護服也遮掩不了青春風采與奉獻熱情。

這個春天,奮戰在疫情防控戰一線的,是千千萬萬的深圳志愿者。平時,他們是公務員、教師、學生、公司職工、外賣騎手、餐廳服務員、家庭主婦……當疫情來襲,他們披上紅馬甲,穿上防護服,就成了沖鋒陷陣的戰士。

這場疫情防控戰中,一呼百應、一夜成軍的志愿者大軍,已不僅是登記注冊的280萬“紅馬甲”,而是每個挺身而出、守護家園的普通人,是一支自發自愿、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民間力量,是一支沒有編制卻又源源不斷人員補給的志愿服務生力軍。深圳這座名副其實的志愿者之城,在疫情風雨的磨礪中更加閃閃發光。

這一切,都與這座城市深厚的志愿文化密不可分。深圳自1989年誕生中國內地第一個志愿者組織,從首倡“志愿者之城”建設,到誕生全國第一批國際志愿者、全國第一家頒布“義工服務市長獎”……一個個堅實的腳印,闖出了一條屬于深圳的志愿文化建設之路。

人人紅馬甲,滿城玫瑰香。志愿文化,是這座青春之城的重要標識,是伴隨著特區成長的城市內在DNA,也是通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要精神力量。

追光

志愿者“一夜成軍”折射出強大組織力動員力

疫情當前,志愿紅成為最靚麗的城市色彩,志愿文化成為最可貴的城市標識。

面對疫情來襲,團市委第一時間發布推文,面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文章發出三小時后,文內所附的十個志愿者群全部“爆滿”,“我報名!”“我請戰!”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是志愿者們的殷殷熱情;

一批在深企業迅速響應團市委號召,遞交“請戰書”,組建“突擊隊”,奮戰在醫療救護、物資保障、科研攻關、社區防控等疫情防控一線;

全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響應號召,各級共青團主動向黨組織請纓,迅速組建了1302支青年突擊隊共35603名成員,下沉福田、南山、寶安等重點區域,把青春的風采書寫在抗疫的一線。

“親愛的志愿者朋友,辛苦了!”今年3月5日第十七屆“深圳志愿者(義工)節”上,團市委發表了《致全市志愿者的一封信》致敬“紅馬甲”們,又一次提振了一線抗疫志愿者戰勝疫情的信心與決心。

黨建引領下的抗疫志愿服務模式在全市深入展開,由各街道、社區黨組織主導成立相應抗疫志愿者組織,選拔志愿者帶頭人和工作骨干,在志愿服務組織中設立臨時黨支部,引導轄區內黨員干部、愛心人士共同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

除此之外,不斷完善的戰時激勵和表彰機制,讓志愿者們更受鼓舞。團市委積極向團省委爭取一批戰疫專項評優表彰名額,激勵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一步用好火線推優入黨,戰時表彰“兩紅兩優”、授予“青年文明號”、評選“最美志愿者”等方式,充分激發廣大青年和集體投身抗疫工作的積極性,為前線青年鼓舞斗志、凝心聚力。

寶安區石巖街道志愿者聯合會志愿者陳小娟是“最美巾幗志愿者”,也是“最美抗疫志愿者”。“作為一個有著十三年黨齡的黨員,我一定會聽黨話,跟黨走,只要社會需要,我甘愿做一個小小螺絲釘,在一個不顯眼的地方,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組數據令人動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9萬余人次參與防疫志愿服務,服務時長超過54.3萬小時。全市已組建1349支青年突擊隊,3.7萬余人投入疫情防控主戰場。3月15日以來,深圳注冊志愿者人數連續5天增長1萬人以上。

聽說橫崗文體廣場檢測點缺人,退役軍人、紅星志愿隊青年隊長王小兵立即在群里招募,半小時就有13名退役老兵報名,面對種種問題,老兵們拿出了在部隊時的狀態,一樣樣協調,一點點解決。

市志愿者聯合會直屬熱線組與調研組大組長汪克非,是一位服務時長超過30000個小時的老義工。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期間,她接聽心理咨詢熱線電話1696個。

這種“現象級”的、一呼百應的志愿者現象足以證明,強大的組織力和動員力就是一種眾志成城、無堅不摧的巨大合力,而志愿精神,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質與運行方式。

聚光

戰疫中展現出強大感召力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對這一點,深圳志愿者很有發言權。

疫情之下,無旁觀者,更無局外人。心懷感恩的深圳人都行動起來了!

“福田區哪里可以做義工,聯系我。”理發師李杰的店因疫情停業后,他選擇就地做起了志愿者;“我很感激他們,同時也想盡自己的力量幫助深圳!”港籍志愿者劉愛君在隔離期間感受著志愿者無微不至的照顧,結束后第一天,她就選擇加入志愿隊伍;“這里就是我們的家,幫助深圳渡過難關,我們義不容辭!”大學生馬子涵放棄假期生活,帶著妹妹馬卓玲投身志愿服務……

一大批老外志愿者更是“不見外”,來自意大利的盧卡在羅湖各核酸檢測點宣傳防護知識;來自墨西哥的索菲亞用流利的中文提醒居民掃碼,看到外籍居民前來時,又會立即“切換”成“英文狀態”;來自鹽田區梅沙街道的麗娜說:“我對深圳有著深厚的感情,抗疫不分國籍,我愿為深圳貢獻微薄之力。”……他們膚色不同,卻因為共同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而聚在一起。

問起當志愿者的原因,他們各有各的理由:“店停業了”“被封控了上不了班”“看到工作人員人手緊張很辛苦”“以前被別人幫助過,想回報大家”,但最終的理由也只有一個:“因為家就在這里”。

志愿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凝聚力,事實上和深圳長期沉淀下來的志愿者文化密不可分。

1989年9月,深圳團市委組織了19名熱心人士組成義工隊伍,開通“關心,從聆聽開始”青少年服務熱線電話,為遇到困難的來深創業者提供幫助,1990年4月,市志愿者聯合會在深圳民政局注冊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義工法人志愿者組織。

成立以來,市志愿者聯合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秉承“服務社會,傳播文明”的宗旨,傳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互助理念,取得長足發展。如今,280萬志愿者遍布全城,志愿者的規模數量與體制健全在全國都罕有可比。

“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其獨特的人口結構是孕育志愿文化的土壤,陌生人之間的互助需求讓市民參與志愿服務成為內心的需要。”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員徐宇珊表示。

40余年時間,深圳從3萬多原居民發展為一個超過2000萬管理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在全球都鮮有先例。當一個人進入一個陌生城市,首先要面臨與陌生人的社交需求,需要擁有共同價值觀的伙伴,從這個層面看,志愿者組織當之無愧是一個最好的“通過關懷關愛他人而獲得他人關懷關愛”的渠道。

正因此,志愿者成為了青年人尋求共同愛好、共同價值觀的平臺。志愿文化,始終與這座城市精神同頻共振,將2000萬孤島連結為一座堡壘,將內生需求化作主動行動,也成為維系深圳移民城市的精神紐帶。

閃光

為城市沉淀特殊的軟實力競爭力

如果去審視深圳的志愿者發展史,人們會發現,城市的需求,就是志愿服務的發展空間。

從一開始由陌生人組成的熱心隊伍,到服務大型活動、成建制地充分發展,再到探索參與社會治理的各個專業領域,隨著城市的發展,深圳的志愿工作正在為這座城市沉淀下特殊的軟實力與競爭力。

許多人對于深圳志愿者的深刻印象,來自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正是在大運會后,深圳在全國首倡建設“志愿者之城”,志愿服務從規模到規范管理都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在深圳超大城市不斷探索的治理創新中,志愿者在管理和服務之間的巨大空間發揮了重要作用。薩拉蒙等多名國外學者都曾經研究過,如果將志愿者的工作效能折算成社會成本,可以在社會中發揮出非常可觀的作用。

在社會運作中,志愿者無償提供的社會治安、緊急援助、教育、慈善等都有其經濟價值,極大節省了財政支出。此外,志愿服務以志愿精神為宗旨而進行的活動,短時間內聚集起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管理避免了復雜機構的內耗,運作成本低、效率高。

“深圳共有300多條河流,河長卻只有100多名,正是志愿者的參與,才使每個河段都有人負責,從而保證了河道清潔。”中國河長智庫研究院華南副院長許世龍多年參與深圳治河,他認為自2015年底起開展大規模水污染治理,到2019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志愿者在其中功不可沒。

近年來,市志愿者聯合會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推動志愿服務志愿參與社會治理,立足交通疏導、醫療救護、垃圾分類、食品藥品安全、公共安全等19個專業化領域,組建起1022支專業志愿服務隊,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創新成果。

隨著越來越多專業志愿服務隊的成立,也意味著城市治理不是政府唱“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交響樂”。

“我們正在大力推廣運輸車輛從業人員積極參與交通文明志愿者,比如泥頭車貨車司機、快遞小哥等,一方面有助于樹立自己行業的形象,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們換位思考,從而提升他們在行車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市交警局一級警長榮斌介紹。

深圳市公共安全義工聯合會積極參與社會健康治理,聯合中國平安開展“平安守護者行動”,聯合阿里公益·餓了么啟動“十城萬人急救培訓計劃”,開展救護知識技能培訓,培育了突發情況下的“城市英雄”。

此外,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總隊、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都在為社會基層治理貢獻力量……志愿力量一步步延伸到社會治理“神經末梢”,甚至在一些領域的探索已實現了從空白到高地的飛躍。

“人民城市”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個個細微之處,正是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精彩探索,同樣也是深圳軟實力、競爭力不斷提升的生動寫照。

發光

探索改革創新中的引領力發展力

當2000多萬人同時守衛一座城,守衛就是一種能量、一種磁場、一種信仰,就能形成一種共建、共治、共享、共情的城市能力。

志愿服務活動不是一次的熱心、一時的熱鬧,只有以制度化的組織、規范化的管理、科學化的運作護航,才能行穩致遠。只有有效整合社會力量,充實服務隊伍,打造服務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持續參與志愿服務。接下來,團市委、市志愿者聯合會將立足深圳志愿服務領域推出十大改革創新舉措:

——持續推進深圳志愿服務立法工作,通過立法強化深圳志愿服務的頂層設計,厘清志愿者、志愿服務工作者等群體的權責界限。

——設立和固化“金玫瑰獎章”評選活動與頒獎晚會,嘉獎一批貢獻卓著的志愿者,讓志愿者充分感受到社會的尊崇。

——完善志愿服務聯合激勵褒獎機制,探索在繼續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交通旅游等方面加強對志愿者的優待。

——建立深圳志愿者的評價體系和信用機制,探索會同征信機構推動將志愿服務納入個人征信,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制度機制。

——持續深化志愿服務系列宣傳活動,不斷推進“尋找最美志愿者”先鋒行動,策劃組織年度志愿服務映像大展,打造深圳志愿服務文化的拳頭產品紀錄片《志愿者》等。

——升級打造建設志愿者博物館,留住深圳“志愿者之城”的精神記憶。

——構建立足社區基礎的志愿服務基層力量,建設社區志愿服務常備隊伍。

——實施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分類管理,建立專業志愿服務隊伍并實施分級分類精細化管理。

——深化志愿服務國際交流合作,建立一批國際化志愿服務隊伍。

——加強志愿服務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志愿服務黨建工作的牽引力組織力服務力,以志愿者學院加強黨員志愿者骨干培養。

積小善為大愛,善莫大焉。打造志愿者之城4.0版,讓志愿文化在城市更加豐盈,更加有力。

這既是根植于中華民族精神血脈中守望相助的文化基因,也是志愿文化在新時代深圳的生動體現。這讓人們看到一座現代文明之城的市民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以及千萬市民引以為豪的城市主人翁姿態。

人人有愛,人人參與,人人受益,這樣的城市芬芳滿園、四季如春。

志愿精神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暖”

春寒料峭戰疫情,志愿服務匯暖流。

奧密克戎帶來的新一輪疫情,令2022年的這個春天仿佛遭遇了“倒春寒”。當下的深圳,正在進行一場抗疫大戰。盡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但志愿者的身影從未缺席。他們義無反顧、堅守一線,微光成炬、守護萬家,在最需要、最危難的地方散發著屬于自己的光亮。

志愿者是社會文明之光。新時代的志愿公益服務并不是個人情感迸發的一時沖動,而是每個人在參與公共生活中產生的一種理性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根源于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和社會風尚。在深圳,志愿服務蔚然成風,志愿文化書寫出城市文明動人篇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從來不是抽象的定義,而是轉化為人們實實在在的行動自覺和深入人心的價值理念。

“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愿者”。在城市精神的熏陶下,在志愿服務制度的激勵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志愿者之路。無論是在疫情防控戰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街頭巷尾,無數平凡而偉大的志愿者為城市治理貢獻了重要力量。深圳志愿服務成燎原之勢,照亮一座城,溫暖無數人,不斷刷新著深圳城市精神的海拔,使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城市名片閃閃發光。

滿城“志愿紅”,鵬城春光好。疫情之下,我們每個人既是志愿精神的受益者,也應做志愿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每一個盡力盡責的你我,終將匯聚成滿滿的正能量,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與澎湃力量。而當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城市必將芬芳滿園,釋放勃勃生機與活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編輯:周浩樺]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婷婷的五月天在线视频观看 | 伊人一道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99热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不卡 | 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