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1月16日訊(記者 張凡 通訊員 楊建華)“叮咚……”一封word文檔發到了正在工作的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派駐吉華街道上水花園封控、管控區的駐點中層干部,外科副主任醫師郭躍飛的微信上,原來這是吉華街道上水花園業主陳小霞特地發來的感謝信,由于疫情原因,她寫了一個電子感謝信來表達對郭躍飛醫生的感激。
陳小霞的兒子在2021年12月28日做了甲溝炎手術,醫囑15天后要進行拆線,眼看時間到了,孩子縫線的地方出現了明顯不適,但由于自家小區處于疫情管控區不能外出,陳小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一次外出做核酸檢測的時候,陳小霞抱著試試的心態去了檢測點旁邊的“區第二人民醫院”,經過簡單的詢問,現場醫護人員表示,“您留下聯系方式和住址,稍后我們準備好器械就通知您過來拆線。”陳小霞喜出望外,壓在心中的大石頭終于要落地了。
“現場郭躍飛主任耐心地和我們講解關于甲溝炎地注意事項,及時地安撫孩子地情緒,非常專業,僅僅15分鐘就完成了拆線,頓時覺得有醫療保障組在,我們感到非常踏實、放心!”
聽到市民的表揚,郭躍飛靦腆地表示,如果不能在管控區內幫市民解決問題的話,就要報社區“三位一體”呼叫救護車到指定醫院去拆線處理,還要三人小組全程陪同,“我們能現場處理的就不需要占用120救護車資源和三人小組資源了。”
無獨有偶。
1月11日晚上11點,家住布吉街道東心嶺封控區的2歲小孩東東一邊哭一邊喊……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醫療保障組接到通知后,保障組專家組成員骨科副主任醫師趙敏立刻做好防護、自駕前往。
患兒家住4樓,趙敏一邊爬樓梯,一邊聽取駐點干部對患兒的病情介紹,到患兒門口時防護屏出現水霧,一邊問病史,一邊等待防護屏水霧稍稍消退。
經過初步診斷,小孩橈骨小頭半脫位,待防護面屏稍清晰后,確定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后立即行手法復位……不到15分鐘,寶寶的左上肢已經能自如活動,復位成功。
在向患兒父母進行小兒橈骨小頭脫位問題進行健康宣教以及交代后期注意事項、避免再次脫位后。趙敏醫生放心地離開。
據悉,除了解決封控管控區居民就醫困難外,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醫療保障組還安排醫務人員值守,主動排摸孕婦、血液透析、高齡老年人、基礎性疾病等特殊人群,對有需求的群眾提供上門巡診、無接觸式藥品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健康咨詢評估、會轉診聯系、醫療轉診等服務,為封控管控區群眾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
1月16日,微信群“僑聯東關愛照顧群”也跳出了一條感謝信,感謝駐扎在坂田街道馬安堂社區僑聯東封控管控區的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醫療救治組內一科主治醫生沈翠山,排除萬難幫助患有中耳炎的李先生買藥。
“雖然短短的幾個電話聯系看似很微妙,但是從中可以看出社區的各位工作人員對于我們人民群眾的關懷是多么的認真與負責,我在此感謝沈醫生及僑聯東社區的所有工作人員,還有那些為疫情默默付出的義工工作者,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