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網絡、未來文明——電子科學與技術分論壇
由信息工程學院協辦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分論壇上,北大深研院黨委副書記、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鄒月嫻致開幕辭。她通過一首“廿載南燕,青春如初”的詩歌表達了對二十歲南燕的祝福,表示電子科學與技術在前沿領域為科技強國和深圳創新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劍橋大學教授Gehan Amaratunga以“Solar Photovoltaics: The Core Technology to Balance the Planet”為題,談到全球變暖、海洋酸化等環境問題,講述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優勢。他認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無需大規模排放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把無法用于其他生產用途的地域利用起來,也可以結合其它新能源技術,例如與抽水蓄能,與電解水產氫氣技術結合,有利于人類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是最可持續的能源技術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俞大鵬分享題為《量子計算,任重道遠——量子行動在深圳》的報告。報告從科學真理驅動科技前行、第一次量子革命、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呼喚顛覆性信息處理技術——量子技術、量子革命的戰略意義、我國的基礎和優勢等方面展開講述,并強調了量子技術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要點以及量子技術目前面臨的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為論壇專門錄制了題為“網絡技術體系發展范式的變革”的報告。報告回顧了網絡發展的三種范式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態勢分析,從解決思路出發提出了在當今時代下網絡發展的新范式——應用網絡體系與網絡支撐環境相分離及其方法論。
最后,信息工程學院執行院長張盛東對本次參與學術論壇的嘉賓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