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0月3日訊(記者 翁任瑩 通訊員 張凱欣)“店門口環境整潔了,自然會吸引更多顧客進店消費,何樂而不為呢?”最近,干凈的綠化帶,整潔的門店,有序停放的車輛,正在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悄然上演,而這一景象的變化得益于沙頭角街道推行的一大舉措——切實抓好“門前三包”普法宣傳全覆蓋。
“領頭雁”前陣,合好法律前奏“音”
文明城市創建只有進行時,沒有“暫停鍵”。為持續推進市容環境衛生整治,下足“繡花功夫”提升轄區市容環境品質,沙頭角街道聚力推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推動“門前三包”普法宣傳工作。
“依據《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嚴格落實轄區“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突出普法工作分步有序。”會議中,沙頭角街道黨工委書記汪斌強調,以創建法治街道工作為抓手,是“門前三包”普法宣傳的第一步,同時,要充分利用街道、社區法律顧問和網格資源,加強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宣傳,將柔性執法的善治思想逐漸融入日常執法過程中,在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的同時,讓“門前三包”管理執法更有溫度。
注重上下聯動,妙填法治帶頭“詞”
提到沙頭角街道“門前三包”的普法推行,街道主要負責人深有體會,“一開始,最困難的是轉變店主們的觀念,許多店主對此非常抵觸,認為侵犯了自己門前的空間,但通過我們反復宣傳普法,店主們的接受度也就越來越高了。”
據悉,沙頭角街道將“門前三包”普法宣傳工作納入街道重點工作,讓更多服務、管理資源下沉,由街道主要領導帶頭實踐,挨家挨戶講解垃圾分類基本常識與意義,通過法治思維增強轄區居民對“門前三包”責任制的普法理念。此外,街道通過與商鋪簽訂《沙頭角街道轄區管理(“門前三包”)責任書》,領導干部同步進行包片巡查,督促落實,改變店主們的習慣,引導廣大商戶樹立市容環衛責任意識,同時也借此增強大家的社會責任感,用普法理念守好“門檻線”,也守護“文明線”。
普法講座搭臺,共譜宣講“曲”
“門前三包”普法宣傳工作離不開社會力量的集體參與,如何讓“門前三包”普法理念落地生根也是沙頭角街道一直探索的路子。日前,街道聯合轄區四個社區,同步開展“門前三包”普法講座,“沒事普法、遇事講法、有事用法”成為沙頭角街道的真實寫照,真正做到讓法律服務觸手可及。
活動中,社區法律顧問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和各商戶負責人面對面進行交流,將嚴謹的法條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普法宣傳。從“門前三包”的概念、立法目的與立法依據、適用范圍、“社會監督”法律責任等條例向各商鋪負責人進行詳細解讀,會后開展了長達二十分鐘的自由討論和提問環節,律師們逐一解答了部分商戶的提問,同時號召鼓勵現場參會人員積極普法,廣泛傳播。該講座的開展,既是對商鋪法律意識的有效提升,也是邁向法治街道、法治社區的重要一步,目前,已組織開展宣講活動5余起,參加群眾150余人次。
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市容環境秩序“內在美”的改善。接下來,沙頭角街道將拓展法治宣傳新途徑,增強法治傳播滲透力,將“門前三包”的法治種子播撒到轄區每個角落,不斷擦亮沙頭角街道文明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