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深圳高溫多雨,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兇手”伊蚊也在瘋長。近日,深圳市疾控中心發布了8月上半月(8月1日-15日)全市伊蚊密度監測結果。
在全市設置的425個監測點中,不合格的有124個,占了29.18%。不合格的監測點中,低密度有105個,中密度有18個,高密度有1個。18個中密度監測點里,有9個是公園或學校,4個是居民小區或城中村,還有2個是酒店及周邊環境,3個其他場所。上榜高密度的只有1個,是寶安區燕羅街道辦麒麟花園。
高密度監測點(1個):
中密度監測點(18個):
上面這些圖,中密度說明有一定的登革熱傳播風險,高密度則意味著,一旦有外部病例輸入,就可能在周邊片區引發登革熱流行。
▲各區蚊子監測的“成績表”,分數越高說明“安全系數”越高
登革熱治療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一旦發展為重癥病例,可因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死亡。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住在蚊子“黑點”附近的小伙伴,要多加小心!
平時,你也可以關注“深圳疾控”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我要查詢”-“蚊子地圖”查看最新的“蚊子地圖”。如果發現蚊子窩,請及時清理積水,從源頭上鏟除這些蚊蟲孳生的窩點。
(原標題《深圳8月“蚊子地圖”出爐:8公園1學校上榜!1居民區高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