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7月9日訊(記者 張玲 實習生 翁任瑩 通訊員 玉光吉 范疇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以下簡稱《社矯法》)施行一周年,為深入貫徹實施《社矯法》,加強和創新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工作,推進全市社區矯正工作高質量發展,深圳市司法局與深圳市春雨社會工作服務社聯合打造“深圳社區矯正教育頻道”,大力發展線上教育、分類教育和分階段教育。
(更多法治新聞,請點擊 深圳法治發布)
《社矯法》明確提出“社區矯正工作堅持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相結合,專門機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采取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的工作原則,支持“社區矯正機構提高信息化水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監督管理是“標”,教育幫扶是“本”。
多年來,深圳市司法局始終堅持標本兼治,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核查”等技術手段保證監督管理“剛性”的同時,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體現教育幫扶的“柔性”,做到剛柔并濟。
此次打造的“深圳社區矯正教育頻道”,將依托現有的“智慧矯正”信息化管理平臺,創建線上教育平臺。同時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個體特征、行為表現、犯罪類型、矯正階段等實際情況,以分類、分階段教育的思路,以“教案策劃、視頻錄制、平臺學習”的形式,為全市社區矯正對象提供法律法規、心理健康、傳統文化、思想道德等多元化教育學習視頻,并由配發給社矯對象的信息化核查終端自動跟進和評價教育學習的完成情況,實現教育幫扶的規范化和智能化。
此外,為充分發揮各區優勢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深圳社區矯正教育頻道”將采取“深圳市司法局牽頭主導,各區分工協作、社會力量參與”的一體化工作模式,即在深圳市司法局主導的基礎上,各區根據自身優勢分工協作,廣泛邀請社區矯正專家、社工、心理咨詢師、律師等社會力量參與,通過對社區矯正對象共性與個性分析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差別化的教案開發,以提高教育的精準性和針對性。同時,加強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建設全市統一的教育資源庫,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務成本,豐富教育內容,強化矯正效果,有效實現教育矯正的個性化和集約化。
目前,“深圳社區矯正教育頻道”首期課程“社區矯正制度的起源與本土化發展”已經錄制完成,并計劃于近期正式上線。首期課程主要為入矯階段的社區矯正對象詳細講解社區矯正的概念、來源、目的、意義等基礎知識,以及我國社區矯正的發展、立法等內容,從而提升他們對社區矯正制度的認知與理解,更加珍惜社區矯正機會,為后期主動配合社區矯正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奠定基礎。下一步,“深圳社區矯正教育頻道”將根據“入矯、常規、解矯”三個階段及不同類別的社區矯正對象,陸續推出相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