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胡文
隨著全國主要城市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的公布,在對比之中,備受矚目的深圳經濟再次顯現出十足的韌性和活力。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主要城市一季度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同比增速分別如下:上海9458.86億元,增長17.6%;北京8915.9億元,增長17.1%;深圳6867.54億元,增長17.1%;廣州6404.09億元,增長19.5%;重慶5995.25億元,增長18.4%。深圳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6867.54億元,經濟總量在內地城市中在上海、北京之后穩居第三位,17.1%的增速則是近10年來的高增速。深圳經濟增速與北京并列,位居廣州、重慶、上海之后為第四位。
橫向來看,深圳與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主要指標對比情況為:在增速方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居第二,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第三,地區生產總值居第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居第五。在總量方面,進出口總額居第二,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第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第五。因此,多項指標整體來看,深圳一季度經濟表現依然十分穩健,不僅富有韌性,而且后勁十足。
具體表現是,一是深圳大部分工業行業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深圳38個行業大類中,有33個行業大類正增長,行業增長面達到86.8%。其中,32個行業(包括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22個行業增速超過30%。二是消費恢復快,居民對經濟走勢普遍樂觀。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0.94億元,同比增長39.6%,增速位居全國第三,總量位居全國第五。增速高于全國和全省(全國33.9%,全省32.1%)。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4.2%,增速比1-2月份加快6.6個百分點。三是經濟增長質量好。1-2月份,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0.90億元,同比增長16.61倍(全國1.79倍),兩年平均增長57.0%,兩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國(31.2%)。四是貨物貿易增長較好。一季度,全市進出口7620.11億元,增長32.4%,高于全國(29.2%)增速,兩年平均增長8.1%,處于近幾年深圳增速的較高水平。進出口總額和增速均居第二,總量低于上海,增速低于重慶。其中,深圳出口4185.62億元,增長43.4%,總量穩居第一,增速居重慶之后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深圳在一線城市中表現突出。一季度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9591元,名義增速達到14.4%。這一數據反映出良好的深圳整體經濟環境以及居民就業的穩定性,以及經濟發展在轉化為市民的獲得感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深圳經濟一向充滿韌性。回望2020年上半年,深圳經濟即率先在一線城市中實現正增長。今年一開局,在疫情持續好轉的情況下,和全國其它主要城市一樣,深圳經濟依然保持在合理的運行期間內。而熟悉深圳經濟的人們都知道,深圳經濟同樣有前低后高的特性,隨著投資在后期的逐步發力,尤其是在“雙區驅動”的背景之下,深圳經濟依然可望在上半年乃至全年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鏈接:
先行示范引領發展新跨越 ——寫在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