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4月6日訊 最近,“國產鞋原價1500炒到48889”的新聞沖上熱搜,引發熱議。不少“球鞋粉”表示,為了以身作則支持國貨,紛紛去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卻發現很多爆款不是斷貨就是漲價,“炒鞋”之風再次掀起。
如何看待一雙鞋被炒出“天價”?一起參與我們的調查吧!
有人賺了一輛車的錢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得物App上搜索發現,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頁面顯示僅有42碼,付款后7天內到貨,售價竟高達4888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1倍!又如李寧韋德之道7wow7TheMoment超越限量款,41.5碼最高售價為29999元,相比發售價1699元漲了近17倍,同時,最近購買數據達270條。
此外,記者在該平臺上發現,動輒幾千上萬的鞋,仍有大量付款記錄。
一位在球鞋行業多年從業人員李超(化名)表示,這段時間的行情非常“神奇”。在他的朋友圈里,做國貨的同行不斷刷屏“求貨源,加價拿”。有同行一口氣掃了10多萬元的貨,賺回了一輛車錢。
4月6日,得物回應“個別鞋款價格波動”:已做下架處理。
不少網友感嘆:喜歡的國產鞋都買不起了!
網友跟帖:炒鞋風蔓延,你怎么看?
價格是供需關系決定的
@有且只有一個r:哪里有利潤哪里就會炒鞋,哪管這個牌子是國內還是國外的。
@狗哥發財:到底有什么大驚小怪的,炒鞋這兩年不是已經很多了嘛,供不應求和跟風消費的結果。
@mwl712:價格是供需關系決定的,買的人多了,賣的人少了,自然就漲,漲就說明更多人穿國貨了唄。
和買奶茶是一個套路
也有人紛紛表示:理解不了,欣賞不到
央媒點評:“炒鞋”當心“雞飛蛋打”
有業內人士指出,“炒鞋”并非“遍地黃金”。在少數人一夜暴富的背后,是更多人的虧損。當把“炒鞋”作為理財手段,分期貸款、借錢“炒鞋”,甚至是集資去“炒鞋”,并指望以此一夜暴富,大家就需要小心了。
“炒鞋”圈資金量越大的人,越能接近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從而形成壟斷、哄抬鞋價,最終形成“割韭菜”的“殺豬盤”。散戶、小販乃至很多沒有收入的學生就被裹挾其中,成了“活韭菜”。(據央視)
借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
近年來,國產品牌在科技研發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的確有了邁向中高端市場的底氣。加之當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惡意“封殺”新疆棉花行為受到中國市場冷落,消費者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國產品牌遇到良好發展契機。然而,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于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據新華社)
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須狠剎
近日,由于一些跨國企業無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廣大愛國網友譴責,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場冷遇。廣大網友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品牌。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機,仿佛聞到了“血腥”,趁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興風作浪。
炒鞋客在商言商沒有錯,但是不能為了大發橫財,就扔掉了倫理,突破了底線,還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愛國情懷。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是在消費廣大消費者的愛國心。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據人民網)
“炒鞋”背后存在違法問題 詐騙案時有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炒鞋可能涉嫌多項違法。
早在201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就曾發布題為《警惕“炒鞋”熱潮,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此類風險。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屾山:幾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是違反《價格法》的行為;或者誘騙消費者、其他經營者跟他進行交易,可能都屬于一種價格違法的行為。另外,可能會涉及大量的資金,比如像洗錢這種違法犯罪行為,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生產廠家要做好產量控制,同時市場監管部門要提高警惕,看一看是否存在價格違法行為、是否存在市場虛假宣傳的行為、是否存在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打擊。
除此之外,近年來炒鞋詐騙案件時有發生,目標群體朝著低齡化發展,被害人也多以在讀高中生、大學生為主。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四川成都球鞋圈綽號“劉餅干”的鞋商被曝欠款1000萬“跑路”,后被派出所拘留;也有人用期鞋詐騙600萬。
同時,“炒鞋”也嚴重傷害了行業利益,炒鞋客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脫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
炒的不是鞋是“優越感”炒作之風該制止了!
那么“炒鞋”是怎么火起來的?一雙球鞋為何能被炒到天價?慧心心理的王平老師認為買鞋人默認“限量”鞋可以向外界傳遞出“考究”、“個性”、“獨特”甚至“稀少”、“高端”等信息。所以買鞋人希望通過購買、穿搭或收藏“限量”鞋,而把鞋的這些信息和“我”關聯起來。從而產生擁有它也等于我是屬于“這樣”,不再是“那樣”,與你們不一樣的錯覺。“限量”在這里最大程度體現著“獨一無二”和“與眾不同”。
因為這份“高端”的“與眾不同”感,能帶給買鞋人力量,可以昭示出:我不僅優秀,而且有你們也許不能懂的獨特。擁有它,我就擁有那份高級優越感,從而抵消潛意識中的自卑感。無疑這是很棒的一種感受,足以讓買鞋人花很大價錢去買鞋,因為這份購買,買的不再是一雙“鞋”,還有“優越感”、“價值感”、“獨特感”。
但是鞋子本身不是“稀缺”資源,很難保值。所以炒鞋不僅發不了財,所帶來的優越感也很有限,這種一邊支持國貨,一邊算計同胞的做法極不可取。
若放任置之,那炒作之風將波及各個行業。炒鞋之后,還會炒啥?炒酒?炒茶?
之前炒耐克阿迪,現在炒李寧安踏,就連前幾天在深圳開業的網紅店“茶顏悅色”,都有人愿意花200買一杯奶茶……炒作之風不該成為當下消費市場常刮的風,除了傷害同胞感情,助推邪氣,還破壞市場規則,不管炒啥,監管部門都該加強監控,該介入時要介入。
校審:吳超
漫畫:賀昕 孫遜
文字整理:施冰冰 鄭曉鵬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