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發布了《深圳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以下簡稱GEP技術規范),這是全國首個針對高度城市化地區的GEP核算規范。
3月2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GEP技術規范主要內容以及深圳市GEP核算制度體系建設情況。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軍、市統計局副局長王新,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云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全國第一個完整GEP體系深圳造
每年核算結果于次年7月底前公布
GEP又稱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包括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深圳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提出了GEP跟GDP雙提升、雙核算的機制。
GEP與GDP有何異同?市統計局副局長王新介紹說,GDP和GEP都屬于核算指標。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GEP衡量的是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為人類產生的最終惠宜的經濟價值。
2019年8月,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意見》明確要求“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進一步要求“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范圍”。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介紹,最近深圳市完成了以GEP核算實施方案為統領,以技術規范、統計報表制度和自動核算平臺為支撐的“1+3”核算制度體系建設,高質量完成了先行示范區《意見》要求的“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任務。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深圳市GEP核算制度體系建設在2014年就以鹽田區為試點,高位統籌推進,提前謀劃部署:組織開展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廣泛調研論證并加強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關注市民生態獲得感。同時連續開展年度GEP試算分析,使調查數據更具科學性和權威性。目前,深圳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體系是全國第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體系,包括一個統領(GEP核算實施方案)、一項標準(GEP核算地方標準)、一套報表(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一個平臺(GEP自動核算平臺)。
GEP核算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應用。目前,深圳已連續開展年度的GEP試算分析,完成了2010和2016-2018年的4年試算;規范了核算流程,確定每年核算結果于次年7月底前正式發布。張亞立表示,下一步,深圳將按照綜合改革要求進一步擴大核算范圍,不斷完善核算方法,持續推進應用實踐,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先行示范經驗。
40年數據全面集成摸清深圳生態家底
GEP核算標準科學衡量綠水青山價值
深圳在全市標準化工作不斷開拓創新,在制度建設、組織推動、管理創新、試點示范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全國率先”。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從2017年起,深圳在全國率先綜合采用遙感、地面調查、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索城市生態狀況調查評估的技術方案,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密度城市尺度地面調查,完成了全市891個植物樣地、9萬余個植被斑塊,150條動物樣線,50個河流水生態樣點的實地調查;在全國率先開展全覆蓋高分辨率的(0.8m)遙感數據系統調查與評估。系統分析全市40年生態系統格局的時空特征和演變以及生物多樣性數據進行了全面的集成,系統掌握了深圳全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質量、功能數據,摸清了全市的生態家底。這個調查評估為全市的GEP核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GEP核算的重要數據來源。
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軍表示,市場監管局已將GEP核算標準列入“2020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標準計劃”,于今年2月23日正式以深圳市地方標準的形式發布。本次深圳市地方標準對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或者填補國內空白,是全國首個針對高度城市化地區的GEP核算規范,與聯合國統計署環境經濟核算標準和在研的GEP核算國家標準銜接。這項標準的發布,是提升城市生態系統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標準的出臺,使GEP核算過程更加透明化、清晰化和規范化,也使GEP核算有理可循、有據可依,科學衡量“綠水青山”價值。
同時,標準將指導全市各區(新區、合作區)加快推進GEP核算及應用工作,重點推進GEP核算成果進監測、進規劃、進考核、進決策,更好地發揮標準引導作用,有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無價生態系統“有價化”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體現深圳敢為人先的勇氣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表示,深圳建立GEP核算體系是深圳以先行示范標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具體而言:
實施GEP核算是落實“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實現以科學的統計方式給綠水青山貼上“價格標簽”,將無價的生態系統各類功能“有價化”來核算“生態賬”,讓人們更加直觀地認識生態系統的價值。
實施GEP核算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有助于形成以GDP增長為目標、以GEP增長為底線的政績觀,是推動高質量增長,促使政府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政府決策不偏離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手段。
實施GEP核算是發展最普惠民生福利的堅強保障。GEP核算能夠真實反映群眾對生態環境的價格認同和生態需求,并通過GDP和GEP年變化量、年變化率,定量分析城市生態系統的產出對城市的貢獻,力求在追求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云表示,深圳在探索生態文明考核與城市生態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率先提出生態控制線管控手段,在保障深圳生態自然空間之外,也為其他城市和全國生態保護提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建立GEP核算制度體系上拿下多個“第一”,體現了作為全國改革窗口城市的擔當和決心,也體現深圳對發展理念和科學技術上的敢為人先的勇氣,以及善于將最新科技成果應用于城市的管理和城市發展。
內容來源: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
記者:羅嘉欣 實習生 鐘麗珊 童小晉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