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搬家行業對于消費者隱私保護范圍中的居所介入較多,對搬出地搬入地的具體門牌都了解,甚至對家中人員數量及物品都有所掌握,這也是消費者在被強迫交易過程中最終不得不接受天價搬家費的主要原因之一。
法律專家分析認為,“兄弟搬家”這個關鍵詞在搬家行業內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這種通過盜用知名搬家公司的商號核心關鍵詞、網站圖片、公司規模業績介紹進行惡意推廣的網絡獲客行為,已經涉嫌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條款。
北京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江平:商業混淆行為是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禁止的一種行為,就是利用這種知名的經營者,它的有影響力的商品名稱,商號包裝、裝潢,來使得消費者形成誤認。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它就構成了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的違法,構成商業混淆。這種混淆是全方位的,顯然也是故意的。
因為一個公司名稱在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居然出現了這么多的孿生兄弟,讓消費者真假難辨。一旦遇到消費者投訴,還可以采取拉黑客戶微信的方式失聯,即使接到消費者投訴,市場監管部門也都會轉到真正的品牌公司去處理。這混亂的背后還因為有的專做網絡優化的技術公司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幫這些搬家公司攬客引流。前不久吳女士迫于家人的壓力已經再次搬家,記者聯系的39位同樣遭遇了強迫交易的消費者還在持續的維權過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