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嘉敏)深圳珠寶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以珠寶為專題的公共博物館,于2019年10月16日正式開館。位于深圳市羅湖區水貝一路金展珠寶廣場3-4樓,建筑面積約2610㎡,由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簡稱PPP)模式建設而成。2020年10月16日,深圳珠寶博物館在珠寶文化客廳迎來了一周歲的“生日會”。當天,記者探秘深圳珠寶博物館,在“世界寶都”羅湖感受各種珠寶精品的時尚魅力。
有別于傳統博物館功能,深圳珠寶博物館館長王振介紹,深圳珠寶博物館定位為“一館一庫三中心”:“國際化、數字化的珠寶博物館、面向未來的產業博物館”+“珠寶產業大數據庫”+“全球新品發布中心、羅湖珠寶展示中心、高級珠寶定制體驗中心”,更加注重與產業緊密結合,服務深圳珠寶產業發展。
深圳珠寶博物館設置五個常設展區以及一個專題展區,其中,專題展區全年舉辦不同主題的精品專題展,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探秘五個常設展區 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自然之寶:珠寶玉石和貴金屬,是自然界給予人類最珍貴的饋贈,本展區將分為天然寶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機寶石和天然貴金屬四個區域,分別展示天然珠寶玉石和貴金屬在自然界中的狀態,展區內以具有科技感的沉浸式影片呈現,通過互動方式,讓市民在活潑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寶石文化。
物佩之美:通過珠寶首飾、制作工具、歷史圖片,介紹珠寶發展歷史以及珠寶工藝,本展區將展出珠寶在人類歷史上簡要的發展脈絡,以及經典的珠寶工藝。展區內有兩件館藏作品,分別是館藏和田玉纏枝紋對瓶、館藏寶刀,其中館藏寶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設計之光:中國當代的首飾設計,扎根于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形成了繼承、創新、發展和獨具時代風貌的設計之路,本展區將展出當代立足創新,傳承古典的設計作品。旋轉樓梯將會定期更換臨展品,梯口是十二生肖花絲工藝金雕,其中珍藏著3件館藏作品:采用帝王綠翡翠和海水珍珠制作的珍珠項鏈,瑪瑙雕件《生命》,《斑斕之夏》。
深圳之路: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珠寶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引領了珠寶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本展區將以老照片走廊與立體沙盤投影的形式回溯深圳珠寶發展的歷史。在《深圳珠寶行業發展簡史》調研過程中,采訪了四十多位行業大事件的見證者,并梳理了深圳珠寶四十年的發展歷程。
灣區之夢:大灣區的珠寶產業以先進和創意引領時代,本展區將展出粵港澳大灣區珠寶的杰出代表作品,反映大灣區珠寶設計和制造的先進水平以及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香港和澳門是世界珠寶展銷中心,廣州的番禺是珠寶生產基地,有著“世界珠寶、番禺制造”的美譽。深圳是整個中國珠寶采購中心,云彩、鴻飛羽、長青鶴、煙花等四件精品分別代表著香港、澳門、廣州、深圳。
“深圳設計四十年——時代的力量”展覽
“世界領先,中國一流”,是深圳珠寶博物館藝術總監、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范人物吳峰華對珠寶博物館的評價。在一周年的征程中,通過精品珠寶專題展、公共教育活動、交流合作提高博物館影響力與知名度。
當天交流會上,深圳珠寶博物館也與各大媒體探討了如何與行業實現更有效的互動,以及如何進一步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的問題。從業33年的寶玉石雜志楊總編認為,深圳珠寶博物館多與學生和兒童開展公教活動是特別正確的,這些孩子以后會成為撬動珠寶行業的一個新的支點。
吳峰華也在活動中分享了他參加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幕后故事,并屢次強調深圳創意產業、珠寶產業對標國際一流的使命。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深圳珠寶博物館將更加篤定地打造珠寶行業的珠寶文化客廳,成為深圳文旅璀璨的地標,并與文博行業一道,為公眾提供一個高品質的科普教育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