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王森
16日,第三屆全球跨境電商節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國內外電商頭部企業、跨境電商領域專家齊聚鵬城,共謀跨境電商發展。
國際環境和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復雜的背景下,深圳舉辦這樣一場產業盛會,格外引人注目。多個國際組織指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損害超出預期,疫情也客觀上催化出全球跨境電商的紅利期。今年,深圳跨境電商逆勢上揚勢頭迅猛。前五個月,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幅就已達50%,跨境電商成為“穩外貿”一塊分量十足的壓艙石。
跨境電商,就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在不同關境之間,實現商品交易的活動。通俗來說,就是在全球范圍內“淘寶”。跨境電商早已有之,但在全球范圍內,發展水平和交易規模都遠落后于境內電商。供應鏈難以打通,支付結算仍有壁壘,國際物流成本偏高,這些客觀因素,加大了跨境電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難度。
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購物邊境的消失是正在進行時,跨境電商突破瓶頸成為地球村村民購物新常態,是遲早的事。當前,跨境電商迎來跨越式發展的窗口期,機不可失,好好把握,就能為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和動力源。
發展跨境電商,深圳基礎得天獨厚。深圳得到“亞馬遜賣家之都”的美名,說明本地企業在跨境電商“卡位戰”中占得了先機。但深圳不能滿足于賣家集散地的地位,而是要打出更有能見度的跨境電商品牌,打造全球網民青睞的“世界購物綜合體”,在跨境電商各個環節齊頭并進,形成整體競爭力。
正如集市與購物綜合體的一大差別在于物業服務,跨境電商升級發展,離不開政府服務的不斷優化。當好跨境電商的“店小二”,為跨境電商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打通跨境電商交易流通環節的堵點、痛點,深圳才能踩準跨境電商的風口,孵育和招徠優質的跨境電商企業,形塑完善的跨境電商供應鏈。
尤為重要的是,深圳要充分發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的“雙區驅動”效應,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掃除阻礙跨境電商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關難,是跨境電商面臨的頭號難題。深圳要積極探索一套具有深圳特色的跨境電商監管制度與模式,落實退稅便利化等改革措施,給跨境商品清關減負,加速過關。發貨順暢,收貨快捷,是跨境電商普及的關鍵。深圳要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步伐,結合“新基建”,以智慧交通建設為抓手,提高綜合物流效率,積極營造良好的跨境電商產業生態,深圳跨境電商就能抓住機遇、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