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墨汁河”變成“生態河”,茅洲河水清了,深圳皮劃艇隊回“家”了。這是呈現深圳小康生活的“清明上河圖”,也是深圳建設優質環境公共產品的生動畫像。
小康生活,既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又要看公共產品服務,包括人們隨時享受的清新空氣和清潔的水源。小康生活既有經濟硬指標,也有生態軟指標,這是從溫飽型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提升。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深圳在雙區建設過程中,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上。近年來治水治河的攻堅案例,生動詮釋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深圳今后的發展實踐仍將堅守一個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態至上。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深圳各級部門強化擔當狠抓落實,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把治水目標變為現實,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
從幾年前的“臭氣熏天、色如醬油”,到今天的水清岸綠,成果來之不易。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治水攻堅戰指揮一線立下軍令狀,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交出治水工作優異答卷,讓碧水和藍天共同成為深圳的亮麗名片。近年來深圳河流域水體整治、污水凈化、水生態修復等工作全面有序推進,治水提質成果陸續呈現,讓市民有了更多獲得感。這種河清岸綠的生態環境讓小康生活不僅有含金量,更有含“綠”量。
(深圳商報評論員 黃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