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0日24時,深圳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462例。
深圳116天本地感染病例零報告,確診病例清零,正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清零,密切接觸者清零。
【境外輸入】:當日無新增,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39例。
【境內病例】:當日無新增,累計報告境內病例423例。
【無癥狀感染者】:當日無新增,全市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清零。
累計報告確診病例中,男性229例、女性233例。死亡3例,累計出院459例。
王辰院士最新判斷!
6月9日,在北京市“常態化下的高校疫情防控長效機制建設”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分析了疫情發展趨勢,他說,新冠病毒不可小覷,它比較容易在人體繁衍和傳播,這個病毒不會倏然而去,未來有多種可能性。疫情形勢在夏季相對好一點,在冬秋季節要深存戒懼之心。大概是廣州1月份左右、北京3月份左右,病毒似乎容易形成傳播。
針對公眾普遍關心的疫情走勢,王辰分析,影響疫情走勢有三大因素:
第一,病毒本身。這個病毒是以人體為宿主的病毒,一個新的物種侵入另外一個物種以它作為宿主,宿主對于新侵入的病毒會造成環境壓力,此時,病毒本身會選擇加速變異。在這個情況下,不同的毒株之間面臨不同的路徑,有的是不同的速度,有的是不同的社會環境干預,有時候面臨一些科技的手段,這中間無數的變種,無數的可能性產生出無數種情況,這個未可獲知。
但是新冠病毒的特點,按病毒學家的話,是相對比較完美的病毒,它的本身是很懂得如何去適應人體的環境和繁衍的,因此這個病毒不可小覷。這個病毒不會倏然而去,這是基本判斷,像流感一樣常存人間,間斷流行,或者有人說可能像乙肝一樣在人體長期存在,都是若干種可能性,這個是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所以病毒有未可預知性,但是初步看明白一點,這個病毒是比較容易在人體繁衍和傳播的病毒,因此至少有一段時間會構成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
第二個因素,氣候。專家分析了一百多個國家的氣候和疫情變化情況發現,確實看起來在一個溫度帶里面,大概是廣州1月份左右、北京3月份左右(這個時間似乎不是很確定,而且不同的毒株變異不同的情況)似乎病毒在這個時候容易形成傳播。
原因第一是氣候本身對病毒的影響,第二,那個時候人類開始社會的交往,或者社會距離也是比較近。于是對冬秋季節要深存戒懼之心。夏天相對好一點,因此在夏天抓緊干點活還是重要的。
第三點,干預。分兩部分,一個是社會干預,一個是科學干預。疫苗、藥物等等屬于科技干預,社會干預包括加大社會距離、社會行動變化等等。
據王辰總結,病毒、氣候和干預影響走向,三個因素加在一塊兒有無數種可能性,“但是概而言之,夏天可能相對好一些,到了秋冬季節可能會收緊,所以我們安排工作節奏上可以考慮一下?!?
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
和武漢排查出的300人“含義不同”
湖北省武漢市從5月14日到6月1日進行了大范圍集中核酸檢測排查,從中發現的300名無癥狀感染者,這些感染者的痰液和咽拭子樣本,經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病毒分離培養,300人份樣本均未培養出“活病毒”。
同時,對300名無癥狀感染者使用過的牙刷、口杯、口罩、毛巾等個人用品采集擦拭樣,
檢測結果均為陰性;300名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1174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那么這一結果意味著什么?來看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的權威解讀。
01.為什么無癥狀感染者要進行痰液和咽拭子的樣本病毒分離培養,沒有檢出活體病毒意味著什么呢?
吳尊友:
主要是看檢測核酸陽性究竟有沒有活著的病毒,還是只是病毒的核酸存在。沒有培養出來活病毒,說明在這些病人的體內病毒含量極低,或者根本就沒有活病毒,也就是說呢,他們的這些人,傳染別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小,或者幾乎沒有。
02.武漢篩查出來這些無癥狀感染者,和咱們每天通報那個新增從境外輸入的無癥狀感染者是一個概念嗎?
吳尊友: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從武漢地區篩查的所謂無癥狀感染者和在其他的地方有輸入病例的地方,查出的無癥狀感染者它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在有輸入病例疫情的地方,查出的無癥狀感染者多數是新近感染的,有可能處在潛伏期還沒有出現癥狀,有可能是無癥狀的感染的人。那么在湖北武漢地區篩查出檢測陽性的,絕大多數是既往感染還能夠查到核酸陽性,那么這些人的話呢,病毒分離,分離不出來活病毒,也沒有傳染性。
03.這樣的檢測結果,對全國以后的那些常態化疫情防控有什么意義嗎?
吳尊友:因為很多人對無癥狀感染者特別關心,特別擔心無癥狀感染者由于他沒有癥狀,會不會造成再次的傳播暴發流行,通過武漢的這個大篩查,特別是病毒的培養,使得老百姓都已經放心了,武漢雖然查出核酸陽性,但是這些人沒有傳染性,對于復工復產來說,對于全國其他地區的人來說,都感到放心,這樣一個工作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湖北:疾控機構主要負責人
將兼任衛健部門班子成員
6月10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會議在武漢召開,會議討論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決定率先國內探索,整體謀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系統重塑公共衛生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這次疫情防控,反映出我省疾控體系網絡不健全、職能不明確、醫防割裂等問題。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改革疾控體系。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強化疾控機構行政管理職能,落實監督監管責任,疾控機構主要負責人兼任同級衛健部門班子成員。
探索推進“一類保障二類管理”,細化落實“兩個允許”,允許疾控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在完成核定任務基礎上提供醫療衛生技術服務,進一步激發疾控機構內生動力。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疾控機構要強化監測預警職能,切實加強硬件設施和傳染病檢測能力建設。要把醫防協同作為重中之重。在衛健部門試行“公共衛生總師”制度。制定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圍繞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創新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醫防協同機制。
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當務之急。疫情監測預警的前提是疫情信息來源暢通、數據開放共享,要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資料來源: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衛健委、廣東省衛健委、北京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