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民法公園效果圖。(深圳市司法局供圖)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7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玲 通訊員 司新宣 普法處)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對民法典草案進行了審議,這部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歷經66年的編撰工作后即將誕生。記者從深圳市司法局了解到,深圳將把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作為今年普法工作的重頭戲予以推進,助力深圳打造法治城市示范。經過近3年時間選址、設計以及建設的深圳民法公園,將于今年6月底建成,預計七八月份向市民開放。
2017年3月,龍華區與深圳市司法局決定共同建設全國首家民法公園,該公園選址位于龍華區福城街道觀瀾人民公園。公園內將建成國內首家民法博物館,展示民法誕生和發展的歷史,公園定位為民法知識傳播載體的同時,追求文化品位,構建一個民法主題樂園、深圳文化博覽園。
民法典對深圳打造法治城市示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今年4月初開始,深圳市司法局針對與民法典息息相關的內容已經開展相關宣傳。例如,結合知識產權、正當防衛、公序良俗原則、著作權等內容推出了漫畫形式的普法宣傳;結合離婚冷靜期、山寨知識產權等推出了脫口秀普法小視頻,還開設了“民法聊聊看”專欄。
為迎接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深圳市司法局制定了專門的民法典宣傳工作方案,運用好“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機制和考核機制,組織全市各區、各部門開展民法典宣傳,在全市營造民法典宣傳的良好氛圍。待民法典草案審議通過后,將加大普法宣傳力度,針對民法典的解讀開展一系列的普法活動,包括發動深圳普法宣講團成員送民法課進機關、社區、學校、企業、單位;通過公民法律素質提升資助計劃,面向市民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沙龍;組織民法領域專家開設線上課堂;在公交站、地鐵站、機場等處發布與民法典相關的公益廣告及海報、標語;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各種渠道推出動漫作品以案釋法;在志愿者U站舉辦宣傳活動,發放民法典普法資料;組織區、街道相關部門開展普法咨詢等,讓民法典深入人心,貫徹實施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