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圳見>

評:探索2.5天休假模式 0.5天里大有學問

條評論立即評論

評:探索2.5天休假模式 0.5天里大有學問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最近,國內不少地方開始探索每周2.5天休息制度,受到各界廣泛關注。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毋庸贅言,探索每天2.5天休假模式無疑有引導和培育新消費的考量,但其意義卻不止于此。

最近,國內不少地方開始探索每周2.5天休息制度,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毋庸贅言,探索每天2.5天休假模式無疑有引導和培育新消費的考量,但其意義卻不止于此。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家即明確鼓勵彈性作息,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2.5天休假模式”開始在一些省市探索施行,但并未大規模鋪開,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每周2.5天休息制度再次被激活。

一周該休息多長時間是一個嚴肅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歷史地看,相關政策也在不斷地變化和調整。比如在宋代,公職人員可以休110天,而在元代,公職人員每年只有16天節假日。

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實行每周休息一天的假日制度,單休制一直延續到1994年。此后,我國開始實行“大小周末”,大周末即每周休息兩天,小周末則休息一天,再往后,才有了現在的“雙休”,而包括大小長假的設定,也經歷了調整和變遷。

中國人好儲蓄、慎消費,這是多重歷史和現實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中國經濟的未來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需和消費的提振與擴張。消費習慣的培育需要一個過程,“有時間消費”則是必要的前提。

經濟學家發現,休假與國家經濟發展效率緊密相關。上世紀70年代,許多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收入上升后,國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被稱為“收入—幸福悖論”。簡單說,并不是工作時間越長越好,休假不科學、不充分,收入和幸福感都上不來。

隨著國人慢慢適應雙休制,文化產業、短線旅游業都呈現大幅增長,經濟效益明顯,而未來,我們需要通過政策引導讓更多的人懂得休閑和消費——是的,休閑和消費這種看似本能的需求,同樣需要培育和教育。

休閑既是勞動所得,也是一種人生條件,它是文明發展的重要補充、矯正與平衡力量,也是現代生活的清毒劑。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朵夫》里寫道,“一個人生氣蓬勃的時候決不問為什么生活,只是為生活而生活——為了生活是樁美妙的事而生活。”但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來不及體味或者干脆匆匆略過生活,又或者,在生存和工作的重壓之下,生活成為一個奢侈的關鍵詞,明明知道“動物生存,而人則生活”,但卻只能背負著無奈、慣性十足地前行,但這種慣性并非沒有被打破的可能。

這次疫情帶來的改變有很多,比如公共衛生體制的重塑,比如遠程辦公,等等。每周2.5天休假制度的探索當然有應對經濟下滑壓力的考慮,但也可以成為我們認真面對工作與休閑之間關系的契機。這是一種應對,也可以是一種演練;這是一種策略,也可以成為一種戰略。

假如實踐表明“2.5天休假模式”確實效果很好,那么相關政策就該實事求是地作出調整和改變。0.5天里有大學問,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鄭曉鵬]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亚洲1级欧美高清 |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日本 | 曰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区 | 制服丝袜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