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開始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要求傳染性疾病患者佩戴口罩,以及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等等。諸如此類的做法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這次疫情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沖擊無須贅言,很多事,怕的就是不長記性,因此及時地梳理總結,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就是遏制疾病傳播的選項之一。科學研究表明,每個成年人口腔里的病毒、細菌平均有600多種,會通過口水傳播。除了新冠肺炎,包括甲肝、手足口病、胃病等等,都可能通過口口傳播。
對于國人而言,“吃飯”承載著情感交流的功能,很多話是在飯桌上說的,很多事是在飯局上辦成的。圍桌共食、相互夾菜,在筷來箸往之間,情誼也在悄然傳遞。要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很多人恐怕會感覺不習慣,甚至會覺得妨礙交際與溝通,因此要改變人們的習慣,恐怕還需要一個過程。
比如要求傳染性疾病患者佩戴口罩,也是值得支持的。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但要將疫情期間的一些做法推而廣之,甚至使其成為一種強制性措施,還需要相關配套措施的跟進,比如在公共場所設置自動口罩售賣機,比如通過更細致的宣傳,讓傳染性疾病患者須佩戴口罩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等等。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與野生動物有關,因此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也應該被提上議事日程。但這里的禁食范圍,一定要經過科學審慎的研究,既不能失之于寬,也不能為了因應當下的輿論而過于嚴苛,將一些可以食用的動物也納入禁食范疇。
不長記性和操之過急,都難言“精準”和“科學”。未來,我們可能還會有更多針對疫情的梳理和總結,都應該做到科學合理、實事求是。